第584章 岑夫子发文


                 一夜缱绻过后,第二日白羽便忙了起来。

  他亲自勘察地形,沿着火车线路的附近,找到了一处隐蔽而深邃的山谷。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设立物资中转站的绝佳地点。

  白羽当即下令,在此修建一座大型物资存放仓库,并设立屯兵兵营,以确保物资的安全与中转的顺畅。

  火车的修通为南北之间的物资运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从此以后,从北疆运来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送达这个中转站,只需在途中停靠一次即可完成转运。随着铁路的通车,每天都有大量的班次从北疆驶往南阳,车上满载着人流和各类物品。

  这些物品中,既有武器、压缩饼干等紧缺的军需物资,也有用于南阳建设的各种材料。

  为了实现南阳宫的全面通电计划,发电机、电线、变压器、灯泡等电气设备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南阳。

  此外,铺设电话线的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尽管北疆和南阳之间路途遥远,但有了火车的助力,这一工程的进度大大加快。不过即便如此,要完成整个电话线铺设工程,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恐怕也是难以实现的。

  白羽站在新建的物资中转站前,眺望着远方蜿蜒的铁路线和忙碌的工人身影......这个中转站将成为他南下进攻大前线的重要支撑点,他必须确保这里的物资储备充足、安全无虞,以便随时满足前线的需求。

  ............

  而此时,南阳的儒学界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德高望重、声名显赫却已多年不涉足世事的岑夫子,突然发表了一篇震撼人心的雄文。这篇文章的出现,如同一颗流星落地,在南阳的儒学圈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岑夫子的这篇雄文,正是在新帝澹台听雪推行内阁制、对臣下大幅度放权的背景下抛出。澹台听雪的这一变法举措,在南阳儒学界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自古以来,君权和相权的争斗一直是朝堂上的核心议题。虽然常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这两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始终是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

  作为士大夫阶层,他们自然希望相权能够得到扩大,甚至希望皇帝能够彻底放权,将治理国家的重任完全交给他们。然而,皇帝显然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为了维持朝堂上的平衡,皇帝往往会培养不同的派系,让臣子们在争斗中相互制衡,从而确保皇权的稳固。

  因此,像澹台听雪这样主动放大相权的皇帝,在历史上确实是极为罕见的。她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南阳儒学界的一次巨大鼓舞。

  在儒生们看来,澹台听雪不仅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更是一位能够真正理解并尊重士大夫阶层的明君。

  然而,岑夫子的这篇雄文却并非一味颂扬新帝的丰功伟绩。他在文中言辞犀利,深刻剖析了自古以来朝政积弊与隐患,详尽探讨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