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大变法


                 此后,岑夫子那番高屋建瓴的言论,如醍醐灌顶,激荡在南阳政坛。

  朝中也有识之士、黎明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赞。而深受启发的澹台听雪,更是决心身体力行,效法古圣先贤,力推民权之道。

  女帝当机立断,召集内阁重臣与儒学耆宿,共襄盛举,商议民权落实之策。经反复推敲,终决定创设“国是殿”,以顺天应人,让民众之声得以远扬。

  国是殿之设,举国瞩目。

  澹台听雪御笔亲批,依循天术,精挑细选九百九十九位国是代表。他们或来自地主商户,或来自未仕儒生,甚至市井巷陌、田间地头,皆为民意之代表。

  国是殿职能重大,首当其冲便是民权立法。

  代表们将汇聚一堂,共商国是,审议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度规章。

  此外,国是殿特设内殿,以监督内阁之施政,确保政府行为不偏离民众利益之轨道。

  此举一出,万民欢腾。百姓们奔走相告,欣喜于有了更多参与国事之机,朝堂之上,官员们亦纷纷表示拥护。

  ......

  说实在的,当这一系列的变法举措如同晴空霹雳般砸在内阁的头上时,他们已经完全懵了。

  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慌与不安。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女帝澹台听雪竟然会如此大胆地变法朝政,将权力进行重新分配。

  自古以来,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防止权臣一派独大,往往会在朝廷中制造派系,让各派之间相互制衡。然而,澹台听雪的举措却完全打破了这一传统。她并没有在朝堂之内制造派系,而是直接在朝堂之外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国是殿”。

  “国是殿”的设立,无疑是将整个朝堂一分为二。原本督察院所拥有的立法权和执法权,如今全部移交给了“国是殿”。而以内阁为首的朝堂则只保留了行政权。

  这意味着,内阁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而“国是殿”则成为了一个拥有实权的新贵,而最关键的是“国是殿”的成分五花八门,来自民间推举,各有任期。

  内阁很不爽,都是些什么人啊?现在也开始对他们指手画脚了!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因为他们既不占大义,也没有兵权,甚至连儒门此时也不站在他们那边——儒门很支持澹台听雪,毕竟能当官进内阁的少,而进“国是殿”当个“国是代表”,没事提意见也很不错!

  更让内阁大臣们感到无奈的是,君权在此时竟然等同于军权。澹台听雪牢牢地掌握着手中的军队,以及天道正统所赋予的君权。这使得她一下子超然于朝堂之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平衡者。

  内阁大臣们心中清楚,他们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左右朝政了。澹台听雪的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他们的权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以后他们要斗的不是君权了,而变成了“国是殿”!

  “国是殿”成立后,没多久,南阳政坛就发生了大变化——澹台听雪彻底清闲下来了,而内阁和国是殿都乱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