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八千万贯

李慎说的东风就是朝廷颁发的专卖牌照。

 

这让李慎不禁感叹古往今来有个证真的很重要。

 

王玄策点点头,表示赞同。

 

“王爷说的有道理,我们纪王府如果在中原做钢铁买卖,阻力会很大,高句丽目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而且高句丽应该算是一片净土,还没有怎么被挖掘过,高句丽的炼铁技术非常落后,而且还缓慢。

 

所以这对我们纪王府来说是一个机会。”

 

“那好,明年开春,老王你就找人处理此事,建造高炉的材料今年已经运去不少了,明年继续运。

 

本王的计划是明年最少要建成两座高炉,把工坊那边的炼钢工匠调到高句丽去,

 

挖矿的工人倒是有很多,高句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

 

对了,明年在那里建造一座砖厂和一座水泥工坊,我准备多建几座桥梁,方便我们的钢铁运输。

 

马车工坊那边也要加紧改进,尝试用轻型的钢材制作大型运输马车,这样我们的运输成本也会降低。”

 

李慎做这一系列的安排,剩下的就需要手底下人去做了,

 

王洪福点头领命,李慎就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在讨论一下盐的事情,这件事就由玄策你去负责,福州我们不是在海边买了很多地么?

 

把海边不是很好的地方留出来,改造成盐田,我们自己晒盐。

 

如今的盐价每斗在二十到三十文之间浮动,本王觉得太高了。

 

要压到二十文以下,盐这个东西不要想着赚的太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点德吧。”

 

听到李慎的话后大家也都表示同意,大唐其实不缺盐,前隋就已经对制盐做了改进,

 

现在各地制盐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五步产盐法,集卤蒸发、过箩除杂、储卤、结晶、铲出。

 

而且李慎这个后世过来的人受到了后世各种电视剧和的毒害,觉得古代吃盐一定很奢侈,盐一定是苦涩的,夹杂着怪味。

 

可是李慎来到这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一斗盐才二十文不到三十文钱,基本上百姓都能够吃起。

 

而且也没有什么苦涩的味道,不过怪味倒是有一点点,

 

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钱的商人,他们买的盐就没有任何味道,就更不要说李慎这样的巨富之人了。

 

“王爷,如果是那样的话,臣到是有一个主意,我们的海贼团抓了很多倭国人和俘虏。

 

我们可以在海贼岛上让他们给我们制盐,而且他们一辈子都离不开那里,也不会泄露什么消息。

 

最主要的是,还不用工钱。”

 

这时王玄策提出了一条很符合李慎原则的妙计。

 

“唉??对啊,就这么办,有免费劳动力当然要用了,不然还能白养活他们么?”

 

李慎拍手叫好。免费的他最喜欢。

 

王洪福这时有些忧心忡忡的说话了,

 

“王爷,我们若是压低盐价,小人恐会有人针对我们。盐对于大世家贵族们来说,每年最少有三四成乃至于五成的收入都是来自盐。

 

我们如此做的话,小人担心他们会狗急跳墙。”

 

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着来李慎倒是不惧怕,毕竟亲王的身份在这呢,

 

可如果他们来阴的可就不好办了,总不能一直提防这吧。

 

“其实王爷,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我们先降价,我们可以逼着他们自己降价。”王玄策思索了片刻就对着李慎说道。

 

“哦,玄策你可有什么妙计。”李慎还没有想出来,王玄策就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