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里的阿布 作品

第269章 遗憾拒绝

孩子们从小得到的更多的教育是,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向上】,“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不是挂在每个教室的前面吗?可好好读书后,那个【向上】是什么?改变命运,有个好生活?

 可从书本上来的知识,如何变成获得好生活的助力,这个没有人教,好像也不知道怎么教。似乎只要有了大学的文凭,就有了好生活的入场券。

 也是因为此,很多学生上大学前,个个都是好学生,刻苦、勤奋,两耳不闻窗外,上了大学后完全放飞自己,家长在接到学校的通知时,才知道自己孩子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完全不敢相信。

 可现实呢?

 没有老师关注每节课上每个人的听课状态——是真的在听课还是在看小说、玩游戏或者说是在睡觉;没有家长每天为学生准备营养均衡的餐食和适合气温变化的衣服。

 只要上了大学就好了!

 这句话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告诉孩子们的。上了大学真的好了吗?

 好像是的。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阻挡自己只有饭卡或钱包里钱的余额。

 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排除一件衣服的理由只有与他人撞衫。

 至于上课,老师也默认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有能力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学习是为了他们自己而不是任何一个其他人。

 老师只会严格地卡住不合格的成绩,而学生呢?开始学会了考前突击,押题押重点,甚至用前面学长的过往试卷去套题。

 白鹭在大学里一直都很茫然,她相信也见过一直都有明确目标的人,比如吴蓉,她一开始就清楚自己大学要达成什么:保持专业成绩,在最后一年开始考注册会计师。在大学期间找一个适合的对象,解决自己毕业的工作问题。

 但,白鹭也觉得像她一样的普通学生应该也不算少数,不知道在大学该有什么样的目标。毕竟,并不是上了大学过了18岁,就立刻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标,清楚自己在大学该怎么度过。

 白鹭在学校里观察别人、努力想向自己佩服的人学习,也沿袭着自己过去的学习习惯,但,她还是没有目标,不是说没有遥远的缥缈期望——比如想过安逸平静的生活,想能走遍世界各地,想见识所有没见识的美景。她是不知道在大学四年中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不是说能顺利毕业就可以了。

 她是自己磕磕绊绊地摸索着,她常常觉得那些好像是有了自己目标的人,努力的、说出来的,确定的那个目标其实是虚假的。

 白鹭想了好久,发现自己连个【虚假】的目标,都没有。

 晚上,白鹭给家里打了电话,是何欣接的电话,白鹭告诉何欣自己签了新疆建行,工作地点是乌鲁木齐,何欣说挺好,问白鹭是不是不想回去工作,白鹭没有说话,她现在不确定。

 何欣大概是明白了,没有再说这个话题,只说自己11月参加了注会的最后一门考试,就看明年成绩出来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