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杨花满路 作品

第100章 关于种子的介绍(一)(第2页)

 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为主。)

 德国巴斯夫除了玉米种业外,在蔬菜和小麦等作物方面亦有着雄厚的潜力。

 这批国外巨头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研究基地、配合植保方案等套路。以“种子+农药”的模式深入农户群体,赚得盆满钵满。

 以拜耳作物科学蔬菜事业部、圣尼斯种子(北京)有限公司为例,拥有150多年历史,每年平均更新125个新品种,在华经营7大类作物100多个品种,全国合作示范点超过200个;

 巴斯夫旗下的荷兰纽内姆种子公司,拥有24种作物、约2600个作物品种,研发、育种体系极为成熟,覆盖品类极全,国内企业根本无力招架。

 反观我国,本土蔬菜种子研发起步晚,至今只有60多年的历史。存在着科研投入小、研发人员不足、知识产权保护薄弱、与市场脱节等问题。

 事实上,老祖宗们在人力上“重农”,但在科技上,就一直没有把种子当成好东西。过去,中国许多种子资源被国外盗取,甚至被不经意间拱手相送,成为攫取遗传资源的重要物证,给我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以大豆为例,原先仅被美国人视为观赏植物,最后却从中国赚走超千亿外汇。早在1898年,美国人来华考察采集到野生大豆,视作珍奇植物进行观赏和研究。

 1925~1927年,美国人多赛特(p.h.dorsett)在东北地区采集了1500多份大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