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雪

白茫茫的大雪依旧纷纷扬扬,飘洒在这片大地。

 自北方遭受雪灾之后,南方亦迎来了的今年首场雪。和见惯了银装素裹的北方人不同,南方百姓初次见到如此大雪,大都是惊喜的。

 于是,在飞雪笼罩之下大瑞帝国南北出现不同景象,北方忙着救灾,南方却忙着赏雪。

 只是,有时候惊喜也会变成惊吓,谁也不知道新年和灾难,哪一个会先到。

 到了腊月二十,按照惯例,各地方官员早早将公务处理妥当,封印文书,启程回乡过年。

 不过,今年因为大雪阻道,不少地方官选择就地过年。

 京中官员则要忙到元正前三日,才能开启七天长假。在休长假前的这段日子里,如有重大事情导致不得不加班,人很容易烦躁。

 偏偏北边又有两个城市报了雪灾。朝堂上为了救灾事宜又吵开了。

 此前,景泰帝已准许地方开放常平仓和广惠仓赈粮。可随着灾情的扩大,救灾仅靠地方或许不够,很可能需要朝廷拨银子赈钱,甚至去其他未受灾地区调粮食和薪炭。

 这下子动静就大了,大过年的,谁想加班呢!

 司农寺卿毛大人主张事急从权,直接由户部主导筹款赈银,以免开春耽误春播。

 户部郑尚书则主张按照流程,地方报灾之后,需由安抚司派遣专员勘灾,再定粮款调配事宜,毕竟拨款非同小可,不可草率。

 安抚司表示同意司农寺,但户部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关于赈粮赈银事宜,得问问转运司。

 转运司还在等地方的统计数字……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表面看起来各显忠心,都在为国操劳,实际上互相推诿,腾挪甩锅。

 大家共识是——事情确实很着急,必须马上启动。大家的分歧是——这事需要有一方先起个头,各方才好迈开步子紧紧跟上。

 但大过年的,谁做这个起头的呢?

 毕竟灾难在远方,而加班在眼前。

 景泰帝看着这群大臣吵吵闹闹,心里翻了数个白眼,那些臣子的心思,他哪能不明白。

 只因世家霸权,恩荫制下朝堂官员能干有担当的少,甩锅摆虚架子的多。真有什么事,除了吵架推诿,还是吵架推诿。

 想到这里,景泰帝肝火又旺了起来。偏这几日在杨丽妃宫里那几个小美人身上耗费了太多元气,此刻,一阵怒火涌上,景泰帝竟觉头晕目眩。

 看来无论是子嗣还是朝堂,真的没一件让他省心。

 景泰帝突然想起自己的嫡长子来,若他还活着,就可以把他丢出去挡事,若做得不好,自己还可以对他随意一通训斥出气。

 这真是活着的时候十分嫌弃,如今人不在了,才觉出这个儿子的好,

 想到这里,老父亲的心又揪痛起来。

 就在这样一个混乱局面中,八皇子李泓晔一封书信送至御前,竟为当前困境带来转机。

 在信中,八皇子李泓晔为自己未能准时到达京城,陪侍父皇,向景泰帝表示歉意,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迟到做了陈情,

 “见民众受苦,儿臣实不忍心,不得已出手相助,耽误至今。”

 八皇子称自己许久未进京,原本带了一些北地药材,“本欲孝敬父皇母后,然事急从权,斗胆以百姓性命为先。”

 这位八皇子实在是心软啊,痛哭流涕着,不得已将原定献给宫中之物,转用于灾区的伤员救治,一面磨磨蹭蹭原地打转救灾,一面诚惶诚恐第写信给老父亲赔罪。

 其实,若不是李泓晔主动认错,老父亲景泰帝原本也不知道这个儿子进京,还带了药材做礼物。真是太有心了。

 整封信颇具感情,似写信者边哭泣边诉诸笔端。结尾,还加了一句:“儿臣不孝,泣血叩拜。”

 景泰帝当即大手一挥,封李泓晔为安抚使,主导北方各州赈灾勘灾工作,各地常平仓和广惠仓任其调度。

 一名长期坐冷板凳的皇子一下子成为御批钦差,朝堂众臣,不由各自呆愣。

 一部分只看眼前的,慨叹阿弥陀佛,这大雪天终于不必自己加班出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