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君 作品

第103章 老板不是搬砖人 shuhaige.net

马车内坐了四个人,炭火烧得暖,杨芸儿一时觉着有些气闷,便随手将马车窗户微微推开一条缝。

 车外风雪正紧,只需一条小缝,一阵寒风呼啸着就卷入马车内,打断了李泓暄与罗子昂的谈话。

 “你在做什么?”李泓暄挑眉问道。

 “通通风,车里有点儿闷热。”杨芸儿尴尬地笑了笑,心想总不好说,怕你一氧化碳中毒吧。

 杨芸儿紧了紧身上的毛毯,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却没忍住重重打了个喷嚏。

 身侧的嫣红见状立即抬手将窗户关上。

 李泓暄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将眼睛闭上,他本意是略养会神,可才闭上眼,脑海中又浮现出这两日见到的凄惨场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冻毙于大雪之中。

 听闻城内也冻死了不少人。

 李泓暄莫名烦躁起来,他抬眼看到车内燃得正旺的炭火,皱了皱眉,说道:

 “既然觉得热,就把这炭灭了吧。如今城里缺柴薪,王府也省着点用。”

 李泓暄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双腿,转过脸去,对罗子昂吩咐道:“罗叔,明日再送些石炭去粥棚。”

 “王爷心善,可再这样下去,府上只怕也要不够用了。”

 “婉儿屋里的不能短了。”李泓暄皱眉思索了会,吩咐道。

 他抬眼望了一眼对面的杨芸儿,接着补了一句,“也不要少了她的,其余地方就省着点用吧。”

 “某省得。”

 杨芸儿吃惊地望着眼前这两个男人一问一答,尤其是李泓暄。这往日里大手大脚的小王爷,从不知节俭为何物,今日这是怎么了?

 她没留意李泓暄惦记婉儿时,居然也考虑到了她,只觉得一贯大方的老板突然抠门起来,难道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见侧妃面带问询之色,罗子昂主动解释道:

 “如今京城柴薪紧缺,一秤炭的价格竟然涨到200文之多,翻了整整十倍不止,即便是王府也要用不起了!更不用说那些平寒之家。”

 奇货可居,坐地起价,古今相通!

 杨芸儿愤愤地咬了咬唇!早前罗子昂曾提醒过她,冬日粥棚赈灾,最难是柴薪,当时她以为不过是运输困难,可以克服,如今看来,自己又过于乐观了。

 她忍不住惊叹出声:“何以至此?”

 李泓暄苦着脸瞪着她,反问道:“京城附近,除了西郊的皇家猎苑以及东南帝陵,哪里还有成片的山林?”

 罗子昂则耐心为杨芸儿解惑:“京城人口众多。往日都要依靠南北货运供养,如今南北都受雪灾,河流冻结,漕运停滞。京中哪里去寻柴薪?即便是石炭,也十分有限。”

 谈话间,六小王爷重重一拳砸在马车壁上,前面马儿似有感应,一声长嘶,算作对主人的呼应。

 杨芸儿胸口发闷,她联想到上辈子的封控,那时还有逆行的快递小哥,这个时代若真成了孤城,会不会饿肚子啊!

 “京城货运中断,米粮可足?”

 “京中粮仓存粮照例可供九年之需,这是太祖定下的铁律。”

 “既然可以存粮,为啥京中不储存柴薪?”

 面对杨芸儿的“天真”发问,李泓暄和罗子昂皆皱起了眉头。六小王爷更是扭头看向窗外,不想理睬。

 罗子昂出声解释道:“此乃积弊也。真宗朝也曾遇冬日大寒,雨雪不止,民饥寒死道路者甚众,当时真宗大怒,曾下旨‘令三司常贮炭五七十万秤,如常平仓,遇价贵则粜之’,然而……”罗子昂长叹一声。

 杨芸儿跟着心头一紧,出现转折词,大多是坏事。

 “无论是北边的棉花、生丝,还是南边的粮食、茶叶,都依赖运河,然河道就那么宽,船就那么多,运力有限。军饷粮草、民间粮食,还有达官贵人的消费都是不能短的,雪灾并非年年有,何况民间有云‘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一来二去,这柴薪常平仓便不了了之。”

 杨芸儿听明白了,京城人口密集,周边过度砍伐,民间远程运柴费力不赚钱,而承担官方漕运任务的船舶数量有限,首先得保证粮食的运力,这样一来,又重又占地方的柴薪只能靠后。

 这不是经济危机,而是能源危机。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报复。

 “其实年年京中或多或少都会冻死人,只是斗升小民,命贱如纸,不入贵人的眼罢了。”

 杨芸儿正死命地在脑海中搜索上辈子学的知识,盘算着哪些可以应用于眼下困局,就听得耳畔咚一声,原来六小王爷又开始拳砸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