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狗咬狗

李泓暄回到王府,换了衣裳,第一时间去了婉儿院子,向孕妇详详细细“汇报”了今日金殿上的进展,如愿得了好一通夸赞。

 李泓暄美滋滋看着崔婉儿晚膳多用了一碗汤,对谭云溪云唠唠叨叨好一番嘱咐,直到婉儿赶人,才回了自己院子。可没歇多久,又觉着总少了些什么,原来小芸在城南长乐寺还没有回来。

 好不容易等来通报,侧妃归府后直接去了外院海棠春坞找罗先生。

 李泓暄当即让人推着轮椅直接往外头赶去。

 “小芸,你回来了,今日可还顺利?”

 李泓暄一进房门,便见着杨芸儿同罗先生对着一桌子宣纸正在讨论着什么,孙博士则在另一张桌子前写写画画。

 杨芸儿看到李泓暄进来,只抬头淡淡说了一句:“王爷来啦,赶得正好,这个方案得赶紧过一下,回头还得请太傅出面,看看工部有没有人愿意帮忙。”

 李泓暄一愣,见对方一点没有问候自己今日朝堂表现的意思,心中很是不甘。可看到杨芸儿满脸疲色,眼下一片乌青,到底是把抱怨的话咽了下去,让人推着轮椅来到桌边。

 桌上铺着两张舆图,一张绘制山川城镇,另一张重点描绘大瑞运河与天然水系走向。

 李泓暄一看便知杨芸儿又在准备一套全新的提案,看着这个不知疲倦的娇小人儿,李泓暄心绪复杂,口中不由埋怨道:“你总是这么着急!你总说朝堂上那些人不如你,我如今知道你确实厉害,可若把你累着了怎么办。”

 罗子昂将李泓暄进屋的神色变化看在了眼里。

 侧妃忙起来往往忽略礼数,罗子昂深知六小王爷的脾气,于是默默往后退了几步,先朝着李泓暄恭敬行礼,随后周旋道:“某已将王爷殿前雄辩之事告知娘娘,不过某口拙怕有所遗漏,还要劳烦王爷再详叙一遍,以便大家同步朝堂进展。”

 罗子昂在不自觉间,用了从杨芸儿处学来的口语。

 闻言,李泓暄乐了。他进门其实等的就是这一句,果然还是罗叔贴心。

 六小孔雀当即开屏,将今日朝堂表现绘声绘色、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

 先是常平司如何汇报,杨相如何咄咄逼人,吏部如何反驳,两厢胶着之际,李泓暄出其不意抛出增开恩科,重选人才提议,并附上科举改革之法。

 既然现有官员考评争论不休,要不我们改选新人?

 老太傅当场附议,林大人则带着翰林院诸学士也纷纷应和,这下吏部真是被踩着了尾巴,从官员考评到官员选拔被双向夹击。

 而御史台前阵子刚被撸了几位出头的,此刻集体哑火,没了助攻。世家阵营有些吃力。

 杨相国翁婿联手,太傅携翰林院助阵,首战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李泓暄一时间说得眉飞色舞。

 那孙博士也是机灵人,索性放下笔,迎合着六小孔雀的话语,捧起哏来。

 场面烘托到这个份上,连带着一向不苟言笑的罗先生也不得不下场,为李泓暄点评夸赞一番。

 杨芸儿看着眼前三人,难得地笑出了声。

 她竟然不知道自己这位老板“夫君”竟还有说书的本事,说不定文砚那套嘴上功夫还是跟着自家主子学来的吧。

 联想到说书,杨芸儿顿时眼前一亮,脑子里又想到一个主意,这个时代虽没有小报引导舆论,但是有话本子和说书人呀。

 杨芸儿对着大家道:“王爷讲得太好了,只我们几个听了不够,要让更多人知道。”

 李泓暄只当是得了表扬,正喜笑颜开间,听得小芸话锋快速一转,继续道:

 “还有近日王府发生的那么多事,都可以整理出来。等天气暖了,市坊茶馆热闹了,说书先生们必然需要新的话本子,我们可以准备起来。”

 李泓暄一愣,自己需要这么高调么?他尚在犹豫,一旁孙博士拍着大腿,大叫道:“妙啊!王爷爱民,就该让大家都知道,羞一羞朝堂上那些尸餐素位之人!”

 孙博士太过激动,叆叇差点从脸上掉下来,他着急慌忙扶了扶,继续赞叹道:“这个主意好!我便认得一个街坊,是个很妙的说书先生,在京城好几个茶馆里都有场子。”

 “孙先生真是妙人,三教九流都有相熟的街坊。”

 孙博士呵呵干笑数声,扶了扶脸上叆叇,做出一副愁苦表情,叹道:“娘娘说笑了。某苦读数十载,好容易由明算科入仕,可明算一途,处处受那些明经科,进士科文士打压排挤,只落得碌碌无为,日日于街头巷尾混些日子,虚度光阴。”

 “先生可别如此说,算术一道奥妙无穷,那些学文的人真心不懂,只能口中发酸。”杨芸儿联想到自己当年的数学课,发出十分真诚的夸赞。

 “先生并非虚度光阴,交友也是一种本事。此前巷口汤饼店那人还不是仰仗先生火眼金睛,为王爷伸冤一事才有了突破机会。这回找说书先生,还得先生多费心。况且,王爷后续要做大事,也得仰仗先生一身精算本事。”

 “娘娘过誉,娘娘真是折煞老孙了!”孙博士被夸赞,老脸开始泛红,忙不迭地行礼。

 “只是我那街坊现今在京中名气还不算大,不过说书本事可一点都不差。”

 “无妨,只要有好本子,会说书,我们可以捧红他,王爷吃一趟苦,可不能白白受罪,我们要将王爷的名声做实了。有了民心,量那些魑魅魍魉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杨芸儿说完微笑着朝李泓暄点了点头。

 这笑容带着鼓励,六小孔雀心中一暖,连带着身上每一根羽毛都发起光来。能得小芸如此真心实意的筹谋,夫复何求。

 “谢谢你,小芸。”孔雀抖了抖羽毛,真心感谢。

 六小孔雀本还想多说几句,可话头被一旁罗先生接过:

 “多亏娘娘谋划,王爷的科举革新之策,与杨相国的吏部考课之变相互呼应,打了那些人措手不及。两套方案一个对现有官员进行重新考察,另一个着手新材选拔,他们要反击很容易顾此失彼,两条路总能闯出一条来。”

 说完罗子昂朝着王爷和杨芸儿诚心施了一礼,真诚道:

 “以往是某狭义了,主张王爷一路独行,连累王爷苦辛。还是娘娘说得对,朝堂本是一摊污泥,哪有不染纤尘的道理,那一句猫捉老鼠的比喻让某茅塞顿开,来日还需多方借力。但某也恳请王爷不忘初心,无论崔氏旧党还是杨氏新党,俱非良善之辈,为百姓长远计,都不可深交。”

 杨芸儿点头道:“我知道先生顾虑,借力只是权宜之计、杨氏欠着我两条人命,我绝不会忘。”

 说完杨芸儿收起嬉笑之色,指向桌面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