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粮卡时代

9月20号。

 一大早,一家人就被老妈子喊醒,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20号是个大喜日子。因为国家正式通过了“粮食定量供给法案”。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这天。当地人都可以凭身份证去指定的地点够买每月限量的粮食。

 这新闻刚发布,一时间很多人惊呼,粮票时代再次卷土重来了!

 当然了,按照眼下的科技水平,粮票是不可能再回来的。

 毕竟管理手段太粗放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粮卡制度。

 每个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统计局都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并结合全国粮食储量,给所有家庭统一分配口粮。

 相比于粮票,粮卡则可以精确到每个人的年龄,从而确定每户家庭的口粮标准,也更灵活,避免一刀切。

 例如杨天家三个本地成年人的粮食肯定要比老姐家有孩子的三口子的多(和小薇还没领证。),因为其老姐家有孩子。

 但同样的,老姐家因为有孩子而比杨天家多出猪肉的和鸡蛋的份额,孩子更需要营养。

 一大早,大路上人山人海的,数量比开学日多得多。人群都在向着一个地方聚集。一个早已被历史遗忘的词又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供销社》!

 这天一大早,全家早早的吃过早餐后,然后一起出门。也是朝着供销社进发。

 虽然小薇还不是本地户口,但也不妨碍跟着大家一起去凑热闹。所以一家人加上老姐家三个。开开心心的往供销社走去。

 对,就是走着去,因为人太多,都堵死了,更何况是车。

 天灾后,社会情绪都消极低沉。确实该振奋振奋了。

 只是人太多了,人挤人的。挤了两个小时,离供销社还有一百多米远。

 离目的地越近,速度就越慢。排队的人不多,不排队的人才多。

 排队途中,听旁边的人说有些人早上三四点就去排队了。

 杨妈问为什么?不都一样吗?

 “怎么可能一样呢,家里有小孩子的有猪肉份额。早去点可以领到最肥的部位啊,而且早点去就不用像现在晒得要死。”

 这话有道理。在以往人人嫌弃的肥猪肉,在灾年是最抢手的!油水很重要。

 失算了,如果知道这么拥挤多人,就迟点来了。这救济粮是每个人每个月都有一定份额的,一个月内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只是去晚了可能有人把好的都换走了,你就只能换剩下的。

 等到12点,太阳最晒的时候。终于轮到杨天一伙人了。把老爸老妈还有老姐一家三口的身份证一起递过去。

 每个成年人每个月有5斤大米10斤玉米粉。也可以换成番薯。大米换番薯是1比1.5。大米换玉米粉也是1.5比例。也就是一斤大米可以换1.5斤番薯或者1.5斤玉米粉。

 这是官方目前的定价,私下交易比例可以自己决定。

 害怕麻烦的杨天一次性把自己一家人的份额都取出来。

 28斤大米,56斤玉米粉,一斤猪肉,5个鸡蛋。

 跟老爸姐夫一起扛着回去家,同时也要付560块龙币,大人的一份100块,孩子的60,目的应该也是为了让货币继续流通吧。不过这价格比市面上的粮价简直太过良心了。

 小薇的那份她让她家人帮忙在当地拿,不然跨地区领取会收手续费20%。

 这政策的目的是把外来人赶走,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工厂工地,不需要人手了。他们在这里也是添加广天市的治安因素和粮食资源负担。

 今天公司好多人都请了半天假去领粮了,所以杨天回到公司时只有一半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