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酸也不甜 作品

第174章 血腥报复

顾延宗等人无需思考,便深知这个理由会让杨驰深信不疑。

 这是由中原王朝历代国情所决定的,这一事实如同钢铁般坚固。

 中原历代王朝自古以来,一直稳坐天下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位,犹如璀璨的星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其向心力之强,犹如磁铁吸引铁粉。

 自大秦以来的一千多年间,中原王朝如同一座巨大的灯塔,吸引着海内外的“四夷”纷纷前来朝贡,从而孕育出了独特的古代对外交流体系——朝贡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交流,更是文化、商业、经济的碰撞与融合。

 而随着“朝贡”而来的,是一系列繁忙而充满活力的商贸交易活动。

 原本这应当算天大的好事,可中原各朝对朝贡国一直秉持着“厚往薄来”的政策,这种慷慨与宽容的态度,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朝贡国的心田。

 朝贡国进献的贡物,代表着他们对中原政府的“尊崇”与“敬意”。

 而中原政府以远远超出市场的价格购买这些贡物,其中蕴含的不仅是中原王朝的气度,更是对朝贡国的尊重和友好。

 这种行为背后所传递的情感,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宽厚。

 当然这些都是官方解释,实际上,维持这种朝贡体系并非易事,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盛世之时,国库充盈,那些花费对于王朝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但在很多时候,中原王朝面临着国库空虚的困境,彼时,为了维护所谓的“规矩”,他们不得不咬紧牙关,自己勒紧裤腰带,忍受着艰难与困苦,也要坚持走完流程!

 比如羌族曾经向大齐进贡的羌刀,市场上每把最多不过三千文,但大齐给羌族的定价却是每把十两!

 这其中的差价,令人咋舌。

 大齐的此番举动,并非不知市场行情,而是出于对羌族进贡这一行为的重视。

 他们宁愿自己承受经济上的压力,也不愿让羌族感到怠慢或轻视。

 向中原王朝朝贡简直就是一桩暴利的买卖,这让两帮羌族的权贵们为了争夺朝贡的资格,不惜大打出手!

 大齐朝廷上下得知后,激动地集体 高 潮。

 除了赐予丰厚的钱财,中原王朝还会回赠大量精美的丝绸和瓷器。

 这些赏赐不仅价值连城,更是代表着中原王朝的尊贵和荣耀。

 此外,朝贡国的使臣们还会得到"大赏",只要有贡品献上,就会得到赏赐。所赏之物皆是稀世珍宝,价值不菲。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明白,中原王朝接受四夷朝贡实际上是在充当冤大头的角色。

 四夷只是随意献上一些微不足道的土特产,就能获得数十倍甚至更多的赏赐。

 而且,这些朝贡使者在途中的吃喝用度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这种不平等的朝贡关系,让中原王朝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他们虽然明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在不断地失血。

 然而,为了维护王朝的尊严和面子,他们又不得不继续这种朝贡制度。这其中的无奈和悲哀,令人唏嘘不已。

 有识之士屡屡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指责朝廷的这种行为简直是“量中原之物力,结各国之欢心”,这分明就是在打肿脸充胖子,自欺欺人地花钱买小弟!

 可悲地是,中原各朝的君王大臣们为了满足自己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虚荣心,即使明知那些无耻的蛮夷只是以朝贡为幌子来敛财,却仍旧心甘情愿地纵容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