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A 作品

第21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人前风光无限,人后甘苦自知。

 兴邦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直挺挺的躺在沙发上歇着,累的连饭都不想吃一口。林玲心疼的过来给他捶背按摩。

 虽说林玲也在体制内,但单位性质和岗位不同,工作相对轻松,忙起来一天撑死办个三五件事就不得了了,说闲不闲,说淡不淡。还能早回家带个孩子做个饭。

 男人就不同了,像个陀螺样连轴转,一天不带喘口气的。虽说官位上来了,但身体也耗损的厉害。

 “你呀,别那么操心,是你的不是你的活都往自己篮子里装,又不是菜!你看看人家汪品立,级别和你一样,但人家多潇洒,天天红光满面的,再看看你跟吸了大烟似的,脸都瘪了。”

 “嗯,不光脸瘪吧?”

 “去,洗洗手吃饭吧。”

 男人搂住女人要有所表示。儿子宗旭拿着一本彩色图画绘本过来。

 “爸爸,给我讲讲这个孙悟空!”

 “好,我儿子喜欢看啥,爸爸都给你讲。”

 宗旭把手从女人衣服里抽出来,搂住孩子给他讲故事。

 “你看,哪个是孙悟空……”

 林玲起来去看汤熬好了么,今天喝小豌豆麦仁汤,健脾胃、安心神、气益除热。

 吃饭时兴邦问老婆,“玲玲,下个星期我就去淮海市了,你们娘俩跟不跟过去?”

 天天想着男人升官,盼着男人晋级。这男人真要下去了,林玲还真舍不得。

 “能不能不去,或者晚去?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你以为是过家家,开什么玩笑。”

 “淮海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孩子不大适应,再说你说不定两年就又调回来了。”

 “那我孤身寡男的你不怕我跑别人被窝里去?”

 “想的美!定期回来给我交公粮。”

 “要是苏州你去不去?”

 “那肯定去,苏州不比金陵差,离的还近。”

 “原来考虑我去苏州的。”

 “呀!太可惜了。”

 “官场可惜的事多了。”

 宗旭把最后一口米饭掺点菜花扒进嘴。又叨了一只知了猴吃进嘴。“你说这玩意怎么这么香!吃不够。”

 孩子已经睡了。两个人在厨房洗碗。林玲转了一个话题,“王龙武从淮海来的,以前来金陵总上要家坐坐,这次好像没来吧?”

 “人家奔的不是你,目标是书记。只因我是书记的秘书,人才来走走,客气一下,你还真以为他和我关系铁啊,不过算熟人罢了。再说了,他现在级别还比我高一级,上你家来,咱这个小庙装不下人那个大佛啊。工作上也接触过几次,不像以前那么热乎了。”

 “算了,就当我没说。一胎傻三年,生了宗旭我脑子好像不够用了。”

 兴邦温柔的抱住女人,“给你讲个笑话,讲一讲我们淮海人的尴尬。淮海市是一个处在南北分界线上的城市,它以北称为北方,以南称为南方。城没有争议,争议的是淮海人,他跟北方人说自己属于北方人,北方人说只有黄河流域以北的人才是北方人。他又转过来跟南方人说自己是南方人。但南方人说只有长江以南的人才算南方人。淮海人说那我自己是中原人,河南说只有我们才算中原。

 淮海四不靠。淮海人只好称自己是淮海人。”

 “哈哈哈,还真是唻。那我这个淮海媳妇算什么?”

 “你趴在我身上你算十分之一北方人,你自己躺着你是南方人。”

 “呸呸呸,你真恶心!”

 “你过来,我让你做北方人,你让我做南方人。”

 林玲拗不过兴邦,转身抱住他,轻声跟他说去卧室。

 “去什么卧室,我是厅长,就得在厅里。”

 “哎呀!”

 兴邦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金陵的天热起来了。

 石榴花开满淮海原南山的时候,兴邦走马上任来淮海市做副市长。站在古黄河岸边,看着连绵起伏的山峦,不禁感叹淮海形胜。

 触景生情,吟了一首《咏春》

 原上草,

 泥春燕,

 红杏催春来,

 最好四月天。

 鹊北来,

 人在田,

 洲头鱼欢暖,

 故乡夕阳炊烟。

 岁河墨,

 烟海白,

 苍耳轻粘依,

 童群嬉闹酣。

 天地不仁时沧桑,

 别意留白始尽欢。

 进城这天是礼拜六,下午的市政府已经没多少人了,都急慌慌的回家过周末。

 政府办主任杨淳冰也把茶杯里的茶叶倒掉,涮了茶杯,坐在沙发上掐着表消磨时光,准备一到四点他就回家,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老杨已经做了十年的办公室主任了,人有几个十年,从小杨做到了老杨,座位都磨出茧子来了。他已经疲沓了。去他妈的,老子就是正处退休的命,爱咋咋的。

 桌上电话响了,“杨主任,有个省政府牌照的车进来了。”

 杨淳冰蹭的一下站起来了,省政府,没接到通知哪个领导来啊。旋即一想难道是兴邦已经提前到了?

 又想起十年前接他堂叔宗静涛的情景,这家人上任倒是挺赶早!说是有情绪,来了任务他还得屁颠屁颠忙前忙后。

 快步跑到楼下,正好赶上兴邦下车。

 “宗副市长,欢迎来淮海。您提前打个招呼我去南城接您去呀。”

 “老杨,都是老朋友了,别说外气话!走,办公室聊天。”

 这次杨淳冰吸取了前几次准备不足教训,把兴邦的办公室布置的妥妥当当。陪着兴邦上了二楼,208室,房间有二十个平米。都是崭新的全实木办公桌椅。

 兴邦递给杨淳冰一支烟,两人开始吞云吐雾。

 “老杨干了十年主任了?”

 “是呀,我都伺候了两任宗市长了。”

 “哈哈哈。”

 兴邦呛的咳嗽起来,看见杨淳冰的脸色有点难看,旋即说到,“你也是时运不济,官路不畅,要不是两年前拐卖妇女大案想必你也是个副厅了吧?”

 “那年我可是排上号了,摊上这么档子大事,宗市长非要勇挑责任大担,我也没好意思再提,就耽误了。”

 “你今年多大了?”

 “51周岁,虚岁52了都。”

 “嗯,是到坎上了。你呀,老办公室了,干过政办的人都知道这活苦,不像别人眼里那么风光。你干了十年整!没有功劳有苦劳,这样吧,我向上面提一提你的情况,组织考核过关,你过硬没问题,副厅待遇还是有希望的。我们不能让同志们流汗又流泪。”

 杨淳冰的眼眶子有些红,哽咽了,想说什么又生生咽了下去,埋头抽烟,烟嘴子抽的都滋滋响。

 “当然也不是咱是老相识我就拔你,关键还是从工作角度出发,以后政办的工作会更忙,我呢三十三四岁,你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也跟不上我的节奏。你得给年轻人让路啊。”

 “宗市长,我天天都心急如焚,官场不进则退,我这个办公室主任上不去,下面年轻的同志都急死了。我成了拦路虎了,我都计划实在不行我都得打辞职报告了,我怕别人搁我背后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我呀!”

 一支烟抽完,兴邦要言归正传。“你去把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年度计划和工作进度整理个材料给我,越快越好。”

 “好的,我马上办。”

 “今天我到淮海的事先别扩散,我提前来是要办点私事,明天我回老家看看。”

 “好,好。”

 杨淳冰退出去,心情非常兴奋,总算有个盼头了,为了升个副厅,他这个办公室主任把一头青丝熬成了白发。把光滑的额头拧成了川字纹。

 回到办公室,杨淳冰本想安排几个年轻人一起把材料整出来,没想到连个人影都没有,走的一干二净。他摇摇头,只好自己埋头去搞。

 兴邦喝了一杯茶,给三叔宗静涛打电话,来了淮海他得拜访一下三叔。如果在会场上见叔侄俩就显得太见外了。

 出了门先去食品公司买点烟酒,又顺路买了一兜子苹果,一把香蕉。两手沉甸甸的去了和民一号院。路不远,拎着东西走就不近了。800米的路东西勒的他手生疼。刚拐进巷口。就看见一个小孩一个劲的打量他。

 “兴邦哥?”孩子脆生生的叫了兴邦一句。

 “哦,汉成啊,都这么高了,刚才没敢认呐。”

 “妈妈让我在巷口等你,我来帮忙拿点。”

 解放了一只手,兴邦顿感轻松。

 “上几年级了?”

 “初中一年级。”

 “哦,哈哈哈,是个秀才了。”

 “嘿嘿,我妈说只要好好学,我以后也能让南大,跟兴邦哥一样唻。”

 “哎,你得上北大!咱不能老往南边跑。你传家哥以前就在北京上大学。你见过他嘛最近?”

 “见过几次,他现在是个大老板,开的是那什么车,带个方向盘的标志。”

 “奔驰?”

 “可能吧,可能还没走,在淮海要谈一个什么大生意。”

 “哦,那可得见见。”

 说着话,就到了家门口。宗静涛和林苗苗站在门口等他。

 “三叔,婶。”

 “走,进屋进屋。”

 宗静涛住的是一个二层小楼房,不大的院子里也栽了一棵木绣球花。

 “吆,三叔,这花可不常见。”

 “哈哈哈,还是去你们省政府开会看着好看,我问了园丁才知道是木绣球花。人家送了我一棵小的,我还给他买了一包烟。你看这都三年了,长的多好看。”

 木绣球的花大如斗,圆润如球,雪白如玉,看起来非常清丽,惹人喜爱!

 “进屋吧,你婶做了一桌子家乡菜,我们好好喝一杯。”

 “好,好几年没吃过老家饭了,怪想的慌。”

 林苗苗往桌子上端菜。四个菜,菠菜粉条,辣椒炒鸡蛋,辣椒炒干烤鱼,还有一份冬瓜排骨。

 宗静涛今天高兴,开了一瓶山西汾酒。

 “咱爷俩喝酒,恁娘俩吃饭。”

 林苗苗给汉成递了一张潮牌烧饼,把菜一夹放进烧饼一卷,吃起来很带劲。汉成正长身体的时候,一顿能炫三个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来,兴邦,干一杯。”山西汾酒喝起来绵甜甘润,醇厚柔和很顺口。

 “玲玲和孩子不过来吗?”林苗苗问道。

 “她嫌北方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不愿意来。”

 “这傻妮子!”林苗苗把盘子往兴邦那边顺顺,心里想林玲啊,你的心真大。这么正当年的男人你也敢大撒手。

 “那你住哪?不行就住三叔家,我家有一个房间,收拾出来给你。”

 宗静涛笑了,“别费劲了,一个副市长住你家,你不费劲他还不得劲呢,外来市政府的领导没带家属的按惯例都住二招待。”

 “是呢,三婶,都准备好了。来三叔,碰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