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A 作品

第47章 当官不要怕得罪人

兴邦一到金陵市委,就要秘书去找《江南改革》杂志。

 这本出版量很少的专业学术性杂志,是江南省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杂志。杂志社一帮编辑还是翟柏涛当年留下的班底。

 总编辑叫白刚,兴邦早在鹿呦山农场就认识。

 那时白刚还是一个三十岁不到的文面眼镜书生。到了苏北水土不服,脾胃不好,他经常带白刚下河捉鳑鲏鱼,架火烤了吃,硬是把脾寒胃虚病治好了。

 兴邦纳闷的是,两个曾经称兄道弟的伙计,为啥现在生分了?顾参这么重要的文章发表在他白刚的杂志上,他都不跟自己通个气!

 甚至都可以说不讲义气了。

 秘书司马龙很着急,他根本没听说过这本杂志,急的满头包,没办法只好给江南省版权局打电话。

 好在版权局工作给力,十分钟后就把杂志送来了。

 司马龙叮嘱以后凡是顾参、田子方的任何文章出版,都要给他留一份。自己拿着杂志送到了兴邦的案头。

 “书记,你要的书到了。”

 兴邦笑了笑。

 “不好找吧,偏偏是《江南改革》?”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杂志。”

 “哈哈,说明你还需要历练。这帮老编辑水深的很呐。”

 司马龙确实需要历练。他23岁从南大经济系选调到省委,被兴邦选中当了专职秘书,算是职场小白。他自己都搞不明白兴邦为啥会挑中自己,省委里北大、清华高材生一抓一大把。

 “你去把下午去苏北的排一排。我当年在省委也是满眼抓虾,好在办公厅主任于洋带我熟悉业务。”

 司马龙挠了挠头。现在还没有老师傅愿意带他。

 看到司马龙的窘态,兴邦笑了。

 “我给你出个点子,你有空请曹爽喝一顿酒,他是老办公厅了,几天就把你拎上路了。”

 “哦,好的。”

 兴邦挑秘书和当年在淮海市的标准差不多:文史好、懂经济,年纪25岁以下。现在又加了一条,政治老实可靠。

 按这四条摸上来的年轻干部有七个,办公厅报过来的时候,兴邦挑中了司马龙,要说没有一点母校情结因素影响,恐怕也不现实。

 今天早上司马龙首秀勉强算及格。

 每逢大事有静气,是一名政治人的基本素养,再大的事手忙脚乱可不行。

 这一点司马龙还真的历练。

 9点钟,省委召开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干部扩大会议,书记顾参讲话,强调要在全省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我是个很务实的人,所以反腐倡廉我先从小事做起,今天我宣布一个决定:从今天起,任何干部不得参加商业活动,庆典、剪彩、揭幕、首发式一概不允许,谁敢挣这个所谓出场费、剪彩费的,我就让你身败名裂。

 从今天起,任何人不准公车私用。上班时间用用车,不是上班期间,不能烧公家一滴油!

 还有以后开会禁止发包,现在开大会小会都发包,有些官员家里包都堆不下了,到处送人!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我们要节俭。

 我们要刹住吃喝风,有些干部一到基层就是吃吃喝喝,喝的酩酊大醉,啥工作也干不了,啥事也解决不了。

 从今天起,所有公务餐提倡一菜一汤,严禁超过四个菜!”

 于细雨处看润泽。

 于无声处听惊雷。

 顾参没有说什么大话套话,只有很实际的实招。

 改革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

 反腐败就要树立一个怕字,要有狠劲。禁止做的事你做了就要查办你,才能没人敢贪。

 顾参继续讲道。

 “我这个省委书记不怕做恶人,咱有言在先,定了规矩就要执行,你违反了我就要撤你的职!情节严重的我看你要坐牢!

 本届政府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否则不能完成任务。

 有许多事情荒谬得不得了,令人发指,我知道以后血压都升高不少。

 省工商局章天明我要批评你,你们局审批处有个女处长,人家地方项目申请了六次,还不给过,下面市长来汇报工作,她连眼皮都不抬,根本不理解地方同志工作的难处嘛!

 这样的同志我看她是‘ 处长专政’嘛,这种人得调离。”

 章天明脸臊得跟个红苹果一样,他没想到书记如此不给情面,在全省的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他。

 坐在他周围的人都压低声笑他,章天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散会后,省委秘书长曹爽放慢脚步,在主席台旁的小门处等兴邦。

 曹爽已经摸清了兴邦这次晋升背后的故事。对于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年轻省委常委,前途不可限量。他曹爽不能不早做准备。

 看见兴邦拿着笔记本过来,赶紧很热情的去握手。

 “兴邦啊,你那个秘书是怎么回事,也没到我那里点个卯?办公厅的活他都熟悉了?”

 兴邦嘿嘿一笑。

 “我正给他说给他找个名师指点一下那,你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司马龙赶紧跑过来给省委秘书长打招呼。

 “秘书长好。”

 曹爽看了看司马龙。

 “我都跟你老板说了半天话了,你才赶到,你这是严重失职你知道嘛!”

 司马龙很恓惶,紧张的不得了。

 “你待会到我办公室去,我找师傅给你上上日常秘书课程。你服务的是宗常委唻!责任重大,马虎不得。”

 曹爽后半句是说给兴邦听得。

 兴邦哈哈大笑,给曹爽递烟。曹爽接过来一看。

 “还是红梅?!兴邦你这……”

 “习惯了!我官是上去了,气质这一块还没跟上来,烟还是抽红梅顺嘴。”

 曹爽最喜欢聊天的对象就是兴邦。几句话就能让曹爽笑的肚子疼。

 两人从西康宾馆会场出来,从西门进入省委大院,沿着东慢坡,往书记楼走去。坡道边的山核桃、马褂木已经张开了巴掌大的叶子,郁郁葱葱的,亭子角的海棠、桃花开得正艳。

 “哎,兴邦,这次你带队去苏北调研啊?”

 “书记非得点我的将,我金陵这边还一摊子事呐!”

 “也就三五天的事,这次我让办公厅安排3号丰田考斯特跟车。”

 兴邦一愣,觉得自己坐三号车好像有点不妥,便要推辞。

 “这不太好吧。”

 “这事属于办公厅范畴,你就不要推辞了。”

 兴邦只好客随主便。

 “那好吧,发改委、农业厅各出一个副厅长、省委政策研究室、金陵市这边我再带两个人,队伍不能太大,五六个人吧。书记刚讲过机关作风会,你可千万不要给我安排警车开道那一套啊。”

 “哈哈哈,这个你放心,保证你轻车简从。”

 车到淮海市,兴邦就参加了淮海市四套班子会议。

 “都是老熟人,客套话就省了,海涛你直接开始。”

 淮海市市委书记白海涛拿起稿子刚念了两行,就被兴邦打断了。

 “海涛啊,你们市递上来的改革方案是我通过我递上去的,顾参书记又点我的将,老实说我压力很大。

 所以今天这个会啊,每个人都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和套话,因为从今天起,我们大家为了这个事,已经把命运拴在一起,所以在座的各位,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赶快把这件事情办好,我们才好向省委省政府交代。

 今天只说难点、堵点、风险点!

 海涛你继续。”

 既然宗书记都这么说了,白海涛也就把稿子一放,即席发言。

 “宗书记,城市国有土地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几年我们市、县城区发展取得很大成绩,这是大家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农村农业这一块,说实话没有什么发展,农村很落后,农民很苦,没有很好的共享我们发展成果,这也是我们这一次改革的立足点,起点。”

 “说下去。”

 “农村农业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现在农村已经没有多少人对土地有感情了,为啥,土地目前产生的效益只能糊口,不能养家,好多人,中青年都在逃离土地,进城打工,只剩下老寡病弱,农村空心化严重,以后大片的土地会撂荒,无人耕种。”

 “所以要让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起来,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三条底线不突破原则,通过制度改革,让农村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上来,托住农村农业的底,从理论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讨论实施细则和难点问题。”

 白海涛很挠头。方案看似很完美,真要实施有很多难以克服的点。第一个就是集体经济成员资格问题。

 “我们这个改革方案一旦实施,将产生巨额的经济利益。到时候集体经济成员资格问题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大家都会争着出来说自己是本村的村民。”

 兴邦笑了。

 “如果真到了大家都争破头想当农民那一天,就说明我们的试点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你们的解决细则是什么?”

 “我们规定了《艾镇村民资格认定办法》,认定主要依据是:

 一、户口在本村的村民;

 二、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在村内有住所并长期生产生活;

 四、参与村集体事务,承担义务并享受权利的;

 五、因出生、婚姻、收养关系落户本村的;

 六、经主管部门批准,政策性移民移民;

 七、离休、退休、退职的干部、职工、复员军人和华侨、侨眷、港澳台同胞落户本村的;

 八、村集体经济组织招聘的技术人员落户本村的。”

 兴邦听了略一思索。

 “这个认定办法主体还行,不过有很多问题没考虑到,还不成熟。比如外嫁女、离婚夫或妻的村民资格认定问题都没考虑到,还得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