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A 作品

第75章 难题

六朝古都地,虎据龙蟠城。

 《洪武京城图志》“记”云:“金陵控扼吴楚,天堑缭其西北,连山拱其东南,而龙盘虎踞之势,昔人之言,盖不诬也。”

 一段短短的文字道出了金陵的地理雄巍与局限。

 新时代下的金陵要想发展,必须突破长江天险,往江北发展。

 江北之于金陵,等同浦东之于上海。

 开发江北历史那可就悠久了,民国时期就提出江北沿江工业布局,在江北建立了亚洲最大化工厂,建国后江钢、华电等建设形成了30平方公里大厂重化区。

 1980年代金陵提出跨江发展,产业升级战略,将大学城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布局江北。

 江北发展高校有得天独厚的空间条件。建国后这里陆续开办了农大、审计学院、警院、化工学院、工程大学等五所大学。

 众所周知,一所大学动辄占地三五千亩稀疏平常,占地上万亩的也不稀奇。但要在三面环山的老城区里挤出几千几万亩的土地办学,那可是要了金陵市的老命了。

 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劳山脚下,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沿江区域内,足够摆下亚洲所有的大学。因此当年金陵市的规划可谓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世上一厢情愿的事情很多,在江北建大学城就是其中一例。市政府期望通过把城内名校大学搬过去建新校区,拉动江北发展的设想成了单相思。

 恋爱不能单相思,剃头担子一头热不行,弄不成事。

 时光荏苒。重化工区沿着江北岸,挨着江钢和扬子石化往东北发展了八十多平方公里,江北大学城是没见一点动静,一拖拖到了二十一世纪。

 项羽不肯过江东,教授们不肯过江北。

 教授们眼里,他们从江南搬到江北,要比从上海十里洋场搬到姑苏城外还要过分,市政府简直是亵渎教育。

 霸王到底是豪杰,一头栽进乌江不问江湖事,清静了。教授们比霸王厉害,他们会公车上书。

 文字无声,但震耳欲聋。文字要比武器厉害的多。天下谁的文笔最厉害?当然是教授们啦。

 原江南省委书记赵荣炳不厌其烦,终于在临退休前撂下了一句话:

 西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着名教授不愿过江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赵荣炳不是神仙,我也有无力回天乏术的时候,随他去吧。

 不过我有言在先,一代霸业就此烟消云散不是我的决定,到时候不要说我赵荣炳目光短浅,我就感恩不尽啦!

 赵荣炳一拍屁股高升了。宗兴邦是金陵市的新书记,他不能拍屁股走人。

 金陵市这个家难当。

 如何盘活江北一盘烂棋是摆在兴邦面前的一道大考。

 环苏集团张桂展转了一圈子,转到了高强这里。当年高强在金陵市当副市长时两人还算有点交情。

 “高市长,你可得帮帮我,我看中了江北一片地。”

 “呵呵,好家伙,老哥你胃口不小,一片地?”

 高强当年做副市长走遍了市辖县的角角落落,对江北也算是了如指掌。

 “我这些天坐立不安,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就想这件事了。”

 “你是看中了大桥和上坝公路夹角那片土地了吧?”

 张桂展一愣。“高市长您要是经商,没有我们吃肉的份,您的商业眼光太毒辣了。”

 “那么大一片平平展展的荒地,拿地就能动工,当年就能销售的好事在江南是神仙也做不到的。”

 高强管过城建好几年,深知开发的要害所在。他不愿意给张桂展打招呼,又不愿意强硬的回绝他。

 这是一个他特意笼络过的商业精英,高强认为眼前这个人和他的兄弟早晚有一天会叱咤商海,成为万人羡慕的商界大佬。何况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哪一样不是张桂展给安置的。

 “老哥,别的地块,招呼我都可以打,江北不行。”

 “为啥?”

 “兴邦成立了一个江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管到底,他要办什么事别人插不进去手。”

 “那我怎么办呐?”

 “这个人有个特点,我给你说个点子,保你一击即中。”

 张桂展看到了希望。

 “他呀,喜欢标新立异,树典型,你要成为这个典型,……”

 环苏集团给金陵市委写了一个报告,《关于环苏集团建设江北人才公寓和职工安置房的请示报告》被送到了罗汉平的手上,罗汉平看了两遍觉得有必要让书记看看。

 他走进书记办公室。“书记,环苏集团有个开发江北房地产的报告您看一下。”

 “正常的商业开发往我这里送干什么?我们有不干涉市场。”

 “张桂展的公司要开发职工安置房,不纯粹是商业开发。”

 兴邦愣了一下。“哦?有点意思,看这架势是要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啊,哈哈哈,这种有觉悟的企业家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把报告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