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A 作品

第6章 贵人相助

刘桂苏去发改委拿报告,临走前,兴邦让他带上一份《金陵市关于请予批准长江三桥立项可行性的补充报告》。刘桂苏觉得没有必要,但是书记交代了,他就带上了。

 到了发改委,基础司的小林同志很客气。“字是签了,但盖章还得一个可行性补充报告,这个你们回去补充一下吧,五年都等了,不差这几天。”

 “我们准备好了,带着呢,带着呢,您过目。”

 小林将信将疑的接过来,看了几遍。“哎呀,哎呀,你们不愧是江南省,效率这么高啊,好了,你坐一会,我给你请这个章去。”

 有时候不服不行,这个宗兴邦神了。刘桂苏坐在沙发上心里一阵发虚,刚才这一幕搞的他满头大汗。

 小林把立项批准书拿回来。“哈哈,好事多磨,妥了。”

 刘桂苏很高兴,接过来文件小心放进包里。“感谢林处,我在你的桌子上放了两盒我们家乡茶,一点小心意。”

 “啊呀,没必要啊,你拿回去吧。”

 “一包茶的事,喝好了我再给你送几盒过来,我先走了。”

 今天天很热,30度的温度让人在外面站一会就浑身汗水。

 兴邦接过文件看了两遍,递给罗汉平。“通知交通厅,他们可以进场了。”

 罗汉平满脸喜色,“书记,这次我们真打了个大满贯啊。”

 “别骄傲,回去还有一大堆活等着我们呐。火车票定了么?”

 “下午和明早6点有一班合适,您看?”

 “那就定下午吧。额,你通知大伙,下午放半天假,有劲头的游天安门和故宫,桂芳安排一下。”

 “这事好办。”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一听下午放假游故宫,都很嗨。郑伟笑了,“我跟书记出差多少次了,今天是赚了。”

 “昨夜熬了一夜,今天腿软不软?不行就别去了。”

 “那怎么行,我们身体棒的很,早上睡三个多小时都缓过来了。”

 张婉璐还是有点蔫,“我怕是不太行,你们都是铁人啊,熬惯了。”

 罗汉平有些急,“婉璐,机会难得啊。”

 大家哄然大笑,都是过来人,一眼就看出这小子那抓耳挠腮的样。

 兴邦忍着笑,“那这样,我们第一批,汉平陪美女先歇歇在第二批。我们先出发。”

 不到天安门广场,不知道什么是庄严。站在广场上,一股敬畏感麻酥酥的打脚底直冲脑海。泱泱大国的自豪感由然而生。

 一行人先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邦指着广场周边说到,“除了故宫,周边所有宏大的建筑都有我们杨廷宝大师的设计风格。”

 “杨廷宝是谁?”

 “你们天天习以为常的我们省委的书记楼就是大师的作品。”

 “啊?”

 “呵呵,人们会选择遗忘,历史总会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大家穿过金水桥进入故宫。

 一座城,是历史,更是未来。

 故宫事往凭谁问,

 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

 玉钗争插,

 至正年间。

 走进故宫,就是走进了历史的缩影,触摸新鲜、震撼、惊叹。在太和殿有一幅着名的对联:

 上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下联: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横批:建极绥猷

 兴邦要考考众人。“谁能说说对联的意思?郑伟?”

 郑伟被点将,有些恓惶,“横批我没那个本事解读,上联的意思大概是,奉天命治理九州,这是非常艰难的,怎么能敢怠慢呢?下联是上天保佑我们同心同德,永葆江山社稷,四海升平。”

 “嗯,你解读的很好。谁来解读这个横批?桂芳?”

 刘桂芳满脸通红,他还真解读不出这四个字的意思,但是此时哑火可就丢大人了。“我猜可能是建立最好的长治久安的办法。”

 这是一个勉强的字面理解,很难说服众人。

 兴邦笑了,“其实结合上下对联就很好理解这个横批,我的理解就是它和老子的道法自然如出一辙,一个意思,如果用我们党内的语言来讲,这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通过发现事物本身自然规律,作出最适合的决策,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往前发展。”

 旁边的一个戴墨镜的老人静静的听完几个人的解读后,仔细的端详了一下兴邦。“小伙子解读的很好啊,你叫什么名字?”刘桂芳意欲阻拦被兴邦一个眼色制止了。

 “我是宗兴邦,老爷子对对联有何解读?”

 “我嘛,哈哈哈哈,一句话,不搞一言堂,要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