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国的结局(第2页)

 “主公偷袭了江陵。”鲁肃不解的嘀咕道,“主公,偷袭了江陵?”

 孙权眉头紧皱,“这不对吗?若关羽之功成了,我还能坐守江东吗?”

 鲁肃和周瑜对视了一眼,目光锁定在了地图之上的寿春。

 萧盼盼喝了口水,“在司马懿的劝说下,曹操和孙权达成了协议。同时再继续增派徐晃,赵俨,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南下,他自己也赶赴了前线,但因为没有治水权而难以过江。”

 刘备这时才真正意义上意识到了所谓威震华夏的含义。

 “在此战最关键的时刻,孙权背盟,在糜芳叛变的帮助下,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江陵成功。至此,三兴大汉的第一次最佳机会消失,关羽也因此败走麦城,最后身死。”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一时间都五味杂陈。

 “这里需要知道一点,为了围剿关羽,曹操已经动员了自己所有作战力量,包括在淮南战场的张辽。”

 萧盼盼顿了顿,“也就是说,在这一刻,孙权获得了一次雪耻逍遥津之战惨败的机会。这一战是在关羽北伐前的四年发生的,孙权亲率十万兵马攻取合肥,结果被张辽八百破十万,惨败回了江东,从此喜提孙十万的外号。”

 “八百破十万!”孙权难以置信的瞪圆了自己的双眼。

 周瑜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他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了鲁肃,鲁肃微微摇头,表示你没有听错。

 而且鲁肃很确定,在那时,自己和周瑜恐怕都已经去世了。他算了算时间,心中一叹,绝对算得上是早亡,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自然死亡?

 曹营里的张辽也是觉得不可思议,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玩这一手。这时曹操走了过来,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眼中全是赞许。

 “孙权这次的背刺,对他本人来说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他一辈子再也没有了北上的可能,永远只能成为一个割据势力,所谓江东鼠辈也就此坐实,孙权也永远获得了以下外号,孙十万,吴老二,大魏吴王等等。”

 “对了,还有吕蒙,到了我的这个时代,吕蒙基本成为了被人唾弃的对象。在他的家乡,当地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为他树立过一个雕像,就和之前大家看到的武侯祠类似,目的是吸引游客前来。但结果了,当地百姓,也就是他的老乡对此大都感到反感无比。”

 吕蒙呆呆的望着光幕,眼中的难受溢于言表。

 “要知道,关二爷在死后是被历朝历代的帝王不断加封的,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直接到了封神的地步。所以民众对于吕蒙的态度都非常不好,于是在巨大的民意作用下,吕蒙的雕像被当地官员悄悄迁走了,后来传说还被老百姓砸了。”

 吕蒙彻底呆住了,心中顿时羞怒交加。

 作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能名垂青史绝对是他一生的追求,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后世居然是如此的名声。

 同样羞怒交加的还有孙权,江东鼠辈这四个字仿佛四根钢针,硬生生地扎进了他的心里。至于孙十万这三个字,他倒是没有多少体悟。

 “关羽生死后,处理完了人生中最后一个超级危机的曹操,在同年的六月崩于洛阳。紧接着第二年,曹丕篡汉,同年,刘备称帝,然后他带上了季汉最后的精锐东征讨伐孙吴,史称夷陵之战。”

 萧盼盼摊手,“此战皇叔大败,季汉大量的精锐被刘大爷一战挥霍,他本人也最终因此心神俱灭而亡,只把一个虚弱不堪的烂摊子留给了他的儿子和诸葛丞相。”

 刘备听罢神色苦痛,但眼神坚毅,此时的关羽同样如此。

 萧盼盼说的未来,并没有让他们陷入到失措无助的境地。

 同样的,曹操豪迈的笑了,这样的刘备才是他认识的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诸葛丞相接管的益州完全就是一个随时会塌的破屋子。逆天改命的他,面对着空虚的国力,孱弱的军队,夙兴夜寐,废寝忘食,耗尽心血的给这个破屋子缝缝补补,只是为了当初皇叔三顾茅庐的恩义,只是为了他心中的大汉重立。”

 说到这,萧盼盼忍不住叹了口气,“失去的荆州,让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翻越那难于上青天的秦岭天险。”

 “尽管他再次让曹魏体会到了关羽存在时的恐怖,尽管他让以攻伐如风而闻名的司马懿只能龟缩在营中不敢出战,尽管他打得曹魏雍凉不解甲,中国不释鞍,但他最终还是累死在了五丈原的秋风中。”

 萧盼盼的眼神黯淡了下来,“孔明的去世,也标志着三国时代终末的到来。还记得我一开始说的那句话吗,到头来都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

 刘备,诸葛亮,曹操,荀彧,郭家,孙权,鲁肃,周瑜,还有无数的锦绣文人,沙场勇将在这一刻都竖起了耳朵,聚精会神的看着光幕。

 “在魏王曹操薨逝的29年后,熬死了曹操,曹丕,诸葛亮,曹叡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篡夺了曹魏政权。”

 曹操神色变得阴沉。

 “在诸葛亮去世后的57年,靠政变夺权起势的司马家彻底玩崩了整个华夏大地,内附的少数民族蹭乱起兵,中原大地成为了他们的猎场。在长达近320年的大乱世里,士族,武将,兵丁,百姓无一幸免都被这场乱世所裹挟,成为了路边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