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37章 朱棣的成就和最大历史失误(第2页)

 在他们看来真正的明君应该如宋仁宗那样,能垂拱而治和士大夫共天下的人才对。

 “朱棣先生在位期间,对内恢复民生,尽可能地保障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追求家给人足,斯民小康。经济发展上,大力完善了食盐开中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基础建设上,疏浚运河,积极发展军屯,民屯,开垦荒地,使百姓耕者有其田。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合理的实施了徭役,征税,还有赈济措施,大规模的缓解了百姓的困苦。”

 朱棣一边听,一边满意地点着头。

 朱元璋有些困惑的看着自己的四儿子,这虎头虎脑的模样,没想到做的还不错。

 朱标则赞许地拍了拍自己四弟的肩膀。

 “对外方面,首先是五征漠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封狼居胥的皇帝。其次是郑和的六下西洋,使得大明的海贸事业蓬勃发展;再次是八十万大军下安南,拿下交趾;最后,驻军哈密,实现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听到自己的名字居然也入了青史,在朱棣一旁伺候的郑和一时间难掩激动,差点哭出来。

 朱棣注意到了身边有些失态的郑和,倒是觉得颇为有趣,这可是个七尺大汉啊。

 “臣失态了。”郑和下跪请罪。

 朱棣抬手把他扶了起来,“不妨事,卿的才能配得上这份功业。”

 “臣不过是仰赖陛下的天威罢了。”

 朱棣满意地大笑,目光再次回到了光幕上。

 “在文化方面,您命人编撰了我国古代典籍中集大成的《永乐大典》,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并成为了我国文明中的瑰宝和符号。”萧盼盼喝了口水,“总之了,无论是内政,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到了封建帝王中的极优水平。也是您使得明朝达到了自己的盛世,即永乐盛世。所谓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就是指从朱元璋到您的这一时期。在我们现在看来,也是您实现了汉家王朝在唐之后,时隔六百年,再次成为世界帝国的成就。”

 此时的永乐大帝昂首挺胸,他很想知道自己父亲此时的态度,这些辉煌的成就都是由他达成的,这个皇帝难道不该由他来做吗?

 朱元璋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他完全没想到自家的老四能做的这么好。

 不止是他,朱棣的一杆兄弟们也很惊奇,这个老四居然这么厉害!朱标倒是颇为平静,他隐约觉得,如果自己的结局还是和历史一样,这皇位给四弟也不是不行。

 朱家人此时心思各异,但其它时代的帝王们就很不舒服了。其中嬴政是感觉最难受的,因为他的国家根本连传承都没有,能有朱棣这样的后代他真是羡慕不已。想到这,他忍不住在脑里过了一遍自己的那些儿子,突然间他很想对他们说,你们看看人老朱家的儿子!

 刘彻和李世民则不服气,什么叫远迈汉唐,特别是李世民,论打仗他还没怕过谁。

 至于赵匡胤,他又破防了,时隔六百年的世界帝国,也就是说,他的这个宋就是个陪跑的呗!

 “好了,这就是您的成绩和历史评价。”萧盼盼鼓了鼓掌,“所以,永乐大帝陛下,您满意吗?”

 “满意!”朱棣非常快的给出了回复。

 “那您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朱棣愣了一下,他心里的确有些疑问,但真心的,他不想问。现在的他正处于一种自我感觉异常良好的状态中,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但他又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自己一旦问出心里的那些问题,当下这种满足无比的状态定然会烟消云散。

 片刻的沉默后,他给萧盼盼打赏了价值一万元的物资,然后提出了问题,“朕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吗?”

 他是朱棣,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皇帝,他不会真的把自己沉浸在还没有实现的荣耀当中,他的志得意满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他相信在光幕的帮助下,他能走的比以前更好,更快。

 面对朱棣的这个问题,萧盼盼沉思了片刻,她也需要组织一下语言,因为朱棣的失误太多了。

 “最大的历史失误是,没有实现日不落帝国的成就。”

 日不落帝国!一众古代的帝王们对这个称号产生了巨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