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81章 贞观的伟大和贞观的无奈(第2页)

 李世民此时已经不用想,就能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事了。拿着刀的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相结合,所能爆发出的力量他非常清楚。

 毕竟他自己就是文武结合的典范。

 “唐朝是一个注定要经历一次历史大变局的时代,这个变局就是科举发展带来的。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知识大爆炸进一步的影响,能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庶族地主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但面对这一情况,大唐朝廷并没有拿出一个积极的应对态度,比如你们的科举并没有推行糊名制,大量选拔的人才还是五姓七望的家族成员等。”

 “这就是所谓的科举制发展不充分。”

 李世民下意识的瞄了长孙无忌一眼,见他的神色十分平静,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所谓科举的本质,就是皇权想要收回人事权的一次尝试,就如同汉文帝用秦末以来的“秀才”去抢夺功臣集团手里的权力一样,隋文帝也开始利用科举,让庶族地主出身的寒门去抢夺门阀士家手中的权利。”

 萧盼盼顿了顿,“但这个问题不是您能解决的,这需要历史的沉淀和技术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您在当时的门阀和庶族之间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平衡,保证了政治的稳定。”

 不够!李世民在自己的心里确定道。

 “而以上的四个方面,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社会基础了。”

 “但总体来说,这些事都不是您能去解决的。还是那句话,您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皇帝,然后也是一个比较无奈的皇帝。”

 “因为您突破不了关中本位的政治格局,这是现实决定的。您无法依靠还没有成熟的科举制度去对抗门阀士族,所以您只能和门阀进行一定的妥协跟合作。”

 “您打出了巨唐的万里江山,但也留下了漫长的国防边境线,由于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少数民族的办法,所以这些地方最后都会变成巨唐的出血点。但难道因此您就能放弃这些地方吗?显然是不能的。”

 “比如关中想繁荣就必须要彻底控制西域,如果没有西域关中就会凋敝,关中凋敝,李唐只能迁徙关东,那结果必然是关陇贵族崩盘,李唐失去统治根基,您看一环扣一环。”

 萧盼盼摊手,“为了保住边境的安定,同时因为府兵制的崩溃,您的后代被动的建立了以募兵制为中心的藩镇集团,然后就是藩镇之乱。”

 李世民一拳捶在了身前的桌案上。

 “但现在的问题是,您知道了这些也没有用,因为您能做的事很少,不是因为您能力不够,恰恰是因为您能力足够优秀,才把您的这个时代发展到了极致,想再进一步的话,恐怕会很难,这叫时代的局限性。”

 李世民沉吟片刻,在眼前的面板上写到,“你不是说有一劳永逸解决草原的办法吗?你不是愿意提供更好更便宜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吗?你不是说还有黑麦跟土豆吗?有这些还不够更进一步吗?”

 “但您能突破关中本位制吗?”萧盼盼问道,“您敢一手持刀对准敌人,一手持刀对着自己吗?”

 李世民愣住了,望着半空中的光幕,眼神从光彩变得晦暗。

 他听出了萧盼盼的话外音,他沉默着没有给出回答。

 “您所处的是一个各种新兴势力都方兴未艾的时代,同时也是高门望族依旧强大的时代。哪怕雄才大略如您,也只能在各方去寻找一个可能的平衡点。”

 “朱棣的方法不行吗?”李世民继续问。

 “行啊,羊毛产业和煤钢联合体都能推进,但关中的衰落和河北的崛起将会是必然。您想要破局,就必须去调整整个政治格局。”

 只是这一句话,李世民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而无数的大唐精英瞬间理解了,一手拿刀对着敌人,一手拿刀对着自己的含义。

 李世民也理解了,至少他认为自己理解了。

 想创造一个更伟大的大唐,他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他必须打破让自己用得如臂使指的政治格局,这不止是政治冒险,这可以说叫自废武功。

 也是在这一刻他终于理解了萧盼盼说的,自己在当下的时代做到了极致,因为就是他本人塑造了这个时代,所以他才能在把这个时代推到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峰。

 我该重新去创造一个时代吗?李世民在心里拷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