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讲故事和答卷(第2页)

 “好了,朕明白了。”李世民满头黑线的打断了萧盼盼的畅想,毕竟他手下的大臣们已经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了。

 没有人有兴趣变成动物的化身。

 萧盼盼耸了耸肩,“最后是印度地区,如果能在您的时代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海军,那的确有拿下这里的可能。如果条件不允许,就把这定位成一项国策吧。“萧盼盼顿了顿,郑重地说道,”总之您只需要知道,只要大唐自己不垮,吐蕃是掀不起风浪的。”

 李世民认可这个萧盼盼的判断,但他能管自己当下的情况,却管不了已经变成了现实的未来,于是他提问道,“关于安史之乱,你们未来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您给我时间查一查。”萧盼盼思索着,她莫名的觉得大唐的社会发展到了玄宗时期,大概率就已经无力去解决安史之乱的问题了。

 就看以后能连接到哪一个时期的李隆基的了,如果是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恐怕还有机会。

 就在萧盼盼接受了李世民的打赏,准备下播时,嬴政发来了问题。

 “昨天出的题目,有标准答案吗?”

 萧盼盼摇头,“这些题目是用来测试考生们的综合能力的,只有评价标准。”

 嬴政看着手边收到的答卷,脸上的情绪阴沉不定。“说一说标准。”

 萧盼盼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比如该考生有没有全面的考虑所有的问题,有没有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看待,毕竟这些问题都是联动的,这检验的是考生对事物的发展有没有大局观的思考。”

 嬴政点头。

 “又比如该考生是否具有提前调研的思维,是否提出了要对当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情况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颁布政令。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很多也在研究这些题目的古代文人们感到了头疼。

 “最后,有没有考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有些考生读的史书和理论书籍很多,并将这些典故和方法用到了自己的回答上。这样的思考方法是值得称道的,同时也要注意这种人是不是本本主义,是不是第二个赵括。”

 萧盼盼愣了一秒,“对了,还要注意有没有那种一上来就喊打喊杀的考生,这种人到了地方肯定就只能激化矛盾,还是让他跟着蒙恬去打匈奴吧。”

 嬴政瞄了一眼自己手边的一卷竹简,他家的老五就是个德性。

 什么理论,什么历史借鉴都没有,突出的就是一个彪字,全篇的回答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废那么多事干嘛,提刀砍不就完了吗!

 嬴政觉得自己抽空要给这个傻儿子送上一点父亲的关爱。

 “总之,这些题目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它们是一个整体,谁能靠自己的领悟,在回答里体现出了我刚刚说的那几点,那这人的天赋和平时的读书习惯,还有读书后的思考能力都是不差的。只要好好锻炼,肯定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嬴政明白了,然后非常贴心的给萧盼盼打赏了价值三千的块的物资,接着开始重新审视起了手里的答卷,当然,他最期待的还是扶苏的答卷。

 应该天黑前就能送到了,他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