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142章 周天子也想过改变(第2页)

 “到了周朝时更是出现了到民间采诗的官员和提供献诗的渠道,经过大规模的诗歌收集后,才有了后来的《诗经》。而以诗歌来反映社会现状是华夏文明诞生以来的传统。”

 “总之诗歌的传播是能影响社会舆论的,这也是周礼会容纳诗歌的根源。秦国在变法时会定下禁诗这条法律,恐怕也有吸取周厉王时代教训的考量吧。毕竟在言论被封锁的三年后,周厉王就遭遇到了国人大暴动。”

 “在这个过程中,贵族和军队都没有下场镇压国人,眼睁睁的看着周厉王被赶出了王城。这也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共和”执政局面的出现。自然的,周厉王的经济改革也被全盘推倒了。”

 萧盼盼皱眉思考着,她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件事。

 因为周厉王的整个改革的操作流程本质上是毫无章法的,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但这位天子又是历史上第一个执行这种改革的人,所以犯错是必然的。

 只能说,有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后人探路的。

 “从这段历史的发展中,我们已经能看出来,周礼其实并不能有效的管理当时的整个社会。而且由于周礼这一管理系统的成本高收益低,直接导致整个周王朝自身纠错能力的底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继位后,彻底的将征伐权力让渡给了诸侯。”

 此话一出,孔子心里也是本能的一震。

 “在周礼的设计中,礼乐,赏罚,征战只能出于天子,特别是征战的权力是重中之重。周公以后周王室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做的,出去打架从来都是王师亲征,周穆王让楚国和自己夹击徐偃王时已经开启了先例,到了周宣王时这一政策被彻底扩大。”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周王室自己打不动了。周王室控制的资源根本无法让他长期维持一支可以四处出击的军事力量,他必须去借助外力。”

 萧盼盼摇头失笑,“从历史发展上来看,周宣王这一举措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秦人。“

 ”周宣王继位的第四年,就封了当时秦人的首领秦仲为大夫,让他带着秦人去打戎狄。秦仲死在了战场后,又封了继任者秦庄为西垂大夫,还大方的给了他王室兵马七千人,命秦人继续帮他攻打西边的戎狄。”

 听到这里的孔子,心里也是不由的一叹,叹这历史走向的奇妙。

 “周宣王的政策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报,因为他这个人太菜了。在所有行业中,菜就是原罪。他连续三次的对外出征都败了,这直接引发了一个最坏的结果,周王朝的力量彻底枯竭了。”

 “与此同时,周宣王还发现三场大败后自己流血的速度太快,造血的速度却太慢,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晋国的头上,他要对晋国料民了,他要去统计人家晋国的人口家产了,然后他被一箭射死了。”

 萧盼盼耸了耸肩后说道,“孔老师,您看,历代周王已经被周礼制度本身的缺陷卡死了,您还觉得这礼崩乐坏是因为大家不尊周礼而造成的吗?”

 孔子沉默着。

 “不是大家不尊周礼而造成了礼崩乐坏,是周礼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大家失去了遵守的意愿,从而加速了周礼自身的瓦解。”

 萧盼盼最后定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