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冗兵的开端(第2页)

 赵匡胤摇头失笑,就是加钱呗。

 萧盼盼肯定了赵匡胤的这次感叹,“柴荣要靠财政给军队加磅。同时。已经对新兴庶族士大夫进行了一轮整合的后周可以更快速的完成资源集中,把资源从地方最大程度的收缴到京城里来,有钱了就能继续扩编禁军。”

 “无论是郭威还是柴荣在扩编禁军时,都会路径依赖的将扩编对象放在已经批量化出现的无产军头和市井流民身上,这种路径依赖贯穿了整个宋朝,这也就是宋代三冗之一冗兵的开端。”

 三冗?目前的赵匡胤对这个词语还理解不深,但他之后的人们却是深有感悟。

 “经过财政赋能的禁军,壮大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当时的开封城注定是一个勾连东西南北的大都市,大量的财富汇聚此地,财富越多,能招的兵越多,而招兵的对象在时代的改变中也从无产职业军头,逐渐劣化成了地痞流民,整个禁军系统堕落了成了军事济贫院。”

 “这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禁军系统失去了所有的军事传统,开始彻底向为钱打仗转变,这种传统也贯穿了整个宋朝。”萧盼盼摊手,“为了维持这支只为钱打仗的军队,宋朝军费开支更是直接飙升,可这种飙升是没有收益的,因为军队战斗力提不起来。”

 赵匡胤有些困惑,提问道,“不是说这种军队结构加庶族士大夫的组合,在力量上是大于割据军阀的吗?”

 “是的,但这种强弱不是单一的军事力量对比。关键在于资源的集中,这种集中开启了逆向殖民,即朝廷对地方进行掠夺性的财富搜刮,也使得地方逐渐陷入穷困,用你们时代的话说就是强干弱枝。”

 “开封城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吸食着全天下的财富。而在开封城之外的其它城市,市井流民,地痞帮派都难以形成规模,因为这些城市无法让他们谋生,所以这就使得地方的兵源供应逐渐不足。”

 “此消彼长之下,五代的割据军阀就逐渐变成了所谓的厢军,这种军队是打不过后周和宋代初期的军队的。但这种军制带来的战斗力是天然会断崖式衰退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造成重内虚外的局面。”

 “一旦边关被入侵,孱弱的厢军无力应对,只能由看似强大的禁军去应战。先别说打不打的问题,从开封到边关光赶路都要几个月,等人到了,黄花菜都凉了。当然,这对于后来的赵家皇帝来说并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赵匡胤无语,但也无奈。

 “之前提过,您在执政后期想过迁都,这里大概不止是要针对赵光义的意思,还有针对人数逐渐膨胀的禁军的可能。而您最终放弃的原因肯定不是简单的在德不在险,而是您解决不了禁军的问题。”

 “经过郭威,柴荣,还有您的发展,禁军的根基已经镶嵌在了开封。整个开封城为了能养活这么多人,也进行了扩建,改善了水路运输等等。但洛阳是没有这些条件的,您去了洛阳就得裁军,这个结果是您承受不了,您手下的官员也知道他们承受不了。”

 “而且不止是裁军问题。后周,还有您的赵宋政权本质上就是这个禁军集团的产物,您裁撤禁军,或者解散禁军,另立军队,都是在拔您自己的根。”萧盼盼摊手,“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说您和郭威,柴荣其实都是一个系列的产品了吧。”

 赵匡胤摇头失笑,这时他请的客人也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