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李隆基的改革(第2页)

 “是。”李隆基也很坦率。“那帮人不会赚钱。”

 萧盼盼点了点头,对此表示十分赞同。

 “刚刚我们聊了一下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些直接原因,现在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吧。毕竟这真的关系到挣钱两个字,更关系到宇文融。”

 李隆基调整了一下情绪,“说吧。”

 “之前已经说过了,在制度层面上,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在于大唐立国的三大支柱,租庸调制,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全面崩坏。”

 “实事求是的说,你这个皇帝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玩出一个花团锦簇的盛世来,的确是很了不起了。”

 李隆基感到头疼,其实这些问题他怎么能不知道,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已。

 而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发现,自己除了维持朝局平衡之外,其余的事是一件也做不了。

 “本质上还是因为历史局限的问题,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你个人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确切的说你把这个办法寄托到了恢复到贞观旧制之上。”

 “从你后来任用宇文融改革的内容上看,你的目标并就不是解决新时代下的新问题,而是希望重建大唐的三大支柱。”

 “看来没有成功。”李隆基回复道。

 “你觉得可能成功吗?”萧盼盼摇头叹道,“这不仅是因为新时代下的问题在变,而且应对旧时代问题的方法本身也只是一种应急方法。”

 “总之,奠定大唐根基的均田制被破坏从来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隆基思忖良久,经过直播的科普,他自然明白政治制度和社会运作之间的关系。

 于是他问出了另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宇文融这个人怎么样?”

 当萧盼盼开始讲述宇文融的情况时,张说的心瞬间跌到了谷底。

 “以道德的准绳来审判历史,和以经济的标尺来丈量制度,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是会大相径庭的。”

 一句话,直接让张说感到了不安。

 “判断的关键在于屁股。”

 萧盼盼的一句屁股,让很多人喷出了自己刚刚喝下的一口好茶。

 “开元九年,宇文融上书改革,开元时代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开始推行。”

 “第一步就是禁止一切土地买卖,不管是什么人,都不能参与。”

 李隆基有些忐忑,毕竟他也才刚刚开始支持宇文融而已。

 “第二步,对于已经买了农民土地的官僚,不管花了多少钱,只要超过标准的全部没收。”萧盼盼顿了顿,“这个标准就是太宗时期按官职授田的标准。”

 开元时代的天空下,骂街的声音已经泛滥了起来。

 “第三步,赦免天下农人的逃亡之罪。允许逃亡的农民就地入籍,然后按唐初的均田令授予土地,每丁五十亩。主动向官服自首的,免除六年内的赋税和徭役。”

 萧盼盼竖起了大拇指:“这是一剂猛药。从这次改革中也可以看出来,您在试图把大唐拽回到唐初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