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命运的馈赠(第2页)

 萧盼盼耸了耸肩,“大部分对此事的解读关键点聚焦到了你们老李家的家庭关系上,毕竟你们家的父子关系一向比较父慈子孝。所以在这一点上李治自然更信任自己的老婆。”

 这事是过不去了是吧。听到这的李世民,在心里吐槽道。

 “就父子关系来说,李治,武女皇和李弘的关系是不错的。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他们三人之间有什么矛盾,所以为什么不让李弘监国呢?因为史书也记载了太子多病,而且不止是多病,在太子结婚的四年中,太子更是无子。”

 “但即便如此,李治还是遵循了郝处俊的意见,并且跟李弘沟通了这件事,但结果李弘却提前死亡了。”

 萧盼盼的这番话,直接激打到了李治和武媚娘的心坎上。

 “在李弘于上元二年离世后,李治和武女皇的摄政计划其实并没有持续去推进,因为李贤成为了太子,并开始监国。但不过五年,李贤就因为私藏盔甲,谋杀大臣被废。”

 “这样的政治动荡是被李治和武女皇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当李显成为太子后,李治和武女皇都是不满,甚至担忧的,证据是李治直接宣布了立皇太孙。”

 “这个明显的补丁,在侧面说明李治和武女皇对于接班人,和传承问题可能出现的动荡而担忧。这种担忧一直持续着,直到弘道元年,李治决定重启自己最认可的那份计划。”

 “他以改元赦的方式,通告全国,正式表彰了武女皇的政治能力和常年以来的卓越贡献。并用遗诏,以法理的形式规定了武女皇的摄政权力。”

 李治感觉自己心中的某块郁结散开了,他本来以为自己的枕边人是用什么阴谋诡计在夺权了,没想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从建言十二事开始,到最后的遗诏摄政,是武女皇走向古代皇权框架内权力巅峰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曲折不得不令人感叹历史命运对武女皇的馈赠。”

 “李弘病死,李贤被废,还有李显的傻缺,这一切都在让李治把大唐传承稳固的希望交托到自己妻子的身上。”

 “这不是一个所谓的长期计划和筹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妥协的结果。只是最后武女皇合法的临朝称制,却成为了她登上女皇宝座的重要基础,这个发展过程,恐怕武女皇自己都觉得始料未及吧。”

 萧盼盼沉默了片刻,然后颇为郑重,又不无惋惜的说道:“这段历史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作为开国皇帝的武女皇是不及格的。”

 “确切的说,在天授元年,那万人上书拥戴武女皇继位的恢弘场面,并不意味着武周代唐的合法性,哪怕这些人当中有睿宗李旦,有宰相百官,还有各界代表。”

 “哪怕武女皇做足了舆论准备,玩出了无数的祥瑞,给自己加了无数的尊号,都改变不了,武女皇的权力根本上继承自李治。”

 “武女皇知道这一点,所以她各种作秀,大兴酷吏。大唐的百官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可以拥戴身为李治妻子和李旦母亲的武女皇,但他们会等待权力重新回到李家的血脉之中,因为这是武女皇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