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250章 河北全境防御体系建成

李隆基有些恍惚,怎么说着说着,时间线就跳到我这里来了。

 “从营州之乱算起,到开元初年,唐朝在河北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萧盼盼感叹道,“营州一直没有收复的原因,除了大唐在河北布置的兵力不够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契丹和奚对突厥的依附关系。”

 这样的局势,不免让正在看直播的李渊回想起了大唐开国之前的状况。突厥对于干涉中原王朝的政局向来都非常热衷。

 “这样的一种关系,稳定与否的根基自然全都寄托在了突厥的身上。所以,当开元四年八月,突厥默啜在北征回归的途中被杀后,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就帅部投降了唐朝。”

 “这一事件的发生,让大唐看见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收编加和亲。”

 只是暂时的。李隆基在心里确定道。

 “在开元五年,大唐分别与奚,契丹和亲之后,就在同年的三月,重新将营州治所搬回到了柳城,并设置了平卢军,以营州都督兼任平卢军使。加上幽州节度使和迁至平州的安东都护府。”

 “这样的边防格局代表着,李治时代的三府防边态势重新回归。但不同于李治时代的地方是,二十多年的战争,已经让河北存在了大量的军镇和团结兵了,而且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李隆基苦笑一声,这自然只是刚刚开始,他很清楚,契丹,奚,还有突厥都必须被收拾妥当,要不然任何的和平,都是短暂的。

 “在重置营州都督府的这件事上,大唐朝廷是发生过争论的。在开元七年,营州都督宋庆礼死于任上,时任太常博士张星认为,宋庆礼在营州不仅毫无功劳,而且还在战事上伤亡惨重,属于自视甚高,独断专行。”

 “张九龄反驳,认为宋庆礼将营州经营的固若金汤,还以屯田自给的方式,减轻了朝廷的经济负担,而营州防御的成功,则直接让河朔无扰,这是很大的功劳。至于败仗,东北方向的败仗多了,宋庆礼这种情况已经很好了。”

 听到这样的描述,李隆基的脸有些黑。

 同样在看直播的张九龄也是无语,我明明是在夸宋尚书,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成了矮子里拔高个的意思了。

 “这次争论的结果,以张九龄获胜,大唐开始贯彻在河北实现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同年,平卢军使上升为平卢军节度使,兼领安东都护府。”

 “同样的时间段里,幽州军区也在扩建,开元六年,张说担任幽州节度使,开始采铜铸钱,购置军马,和籴军粮。经过发展,幽州防线绵延千里,到开元八年,幽州节度使兼任了本军州经略大使,并节度河北诸军。”

 “这代表着,幽州节度使正式取代之前的山东防御大使,成为河北一带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而以幽州为核心的河北边防体制也正式形成。”

 李隆基暗暗咬牙,心中升起了一股闷气。形成?形成最后还败了!

 “开元八年,大唐本打算联合奚,契丹征讨突厥,但计划落空,毗伽可汗通过反击,获得了原来默啜可汗的兵马。与此同时,契丹叛乱,牙官可突干攻打契丹王,时任营州都督派军征讨,大败,契丹王,奚王被杀。安东都护薛泰被抓,营州再次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