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之羽 作品

第13章 伐吴雄师:王濬传奇,从广汉太守到灭吴名将(第2页)

 然而,当时的朝堂之上,对于伐吴的时机是否成熟存在广泛争议。部分大臣顾虑重重,担心战事未卜,或忧虑国力消耗过大。但在这种情况下,王濬与同样具有远见卓识的同僚杜预等人站了出来,他们坚决支持羊祜的战略构想,坚持认为伐吴时机已经到来,应当果断出击,实现国家的全面统一。

 王濬与杜预等人的坚定立场和不懈努力,终于说服了晋武帝司马炎,使他认识到统一南方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在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司马炎采纳了羊祜生前的遗策,下令六路大军齐发,开始了对吴国的最后决战。

 三、伐吴战役与历史转折点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西晋王朝发动了一场旨在结束三国鼎立、实现天下一统的关键战役——伐吴之战。王濬,这位在益州平叛和备战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将领,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六路伐吴大军中水师的统帅,率领精锐从成都启程,沿着长江顺流东下,直指吴国腹地。

 吴国依托长江天险,构筑了严密的水上防线,试图阻止晋军的进攻。他们在江面上布置了众多巨大的铁锥,用于破坏敌船,并用铁链横跨江面,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面对如此棘手的防守措施,王濬展示出超凡的智谋和创新精神,他下令制造特大的木筏,这些木筏既可承载士兵和物资,又能用来直接冲击并摧毁阻挡在前方的铁锥阵列。同时,王濬的部队还配备了火炬,当晋军靠近铁链时,即用火攻熔化铁链,彻底瓦解了吴军苦心经营的水上屏障。

 在王濬指挥下的水师犹如一把利剑直插吴国心脏地带,沿途所向披靡,其他几路晋军也在各自战场上取得了进展。在诸路晋军的密切配合下,王濬的水师最先抵达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面对势不可挡的晋军,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无力抵抗,最终选择投降,宣告了孙吴政权的终结。

 四、战后荣宠与晚年生涯

 灭吴之后,王濬因其赫赫战功被晋武帝封为辅国大将军,后改封镇军大将军,他的威名达到了顶峰。然而,据史书记载,王濬虽功高盖世,却未能始终得到朝廷的完全信任,甚至在灭吴后的待遇问题上遭遇了一些不公,但他仍以国家栋梁的身份活跃于政治舞台,直至终老,享年八十岁,死后被赐予“武”的谥号,彰显了他在军事领域的突出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王濬以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活跃于西晋初期的历史舞台,其一生的事业高峰无疑是领导水师成功伐吴,成就了晋朝统一天下的伟业。他智勇兼备、临危不惧的品质,以及他对国家战略大局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辉煌战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