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青 作品

第37章 三天乡试(第2页)

 至于第三题心中早已做好准备。

 仔细倾听,四周的号房的学子已经有人开始作答了。

 武小四先回答第一题,提笔写道:

 君子之品格,贵在德行,

 ……

 亦在于坚守道义,不为权势所诱,不为贫贱所移。故曰:君子之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一题做完已经是午时了,将带来的干粮拿了出来,刚进贡院役吏检查的时候已经被掰的稀碎。

 没的办法,乡试就这样,几口吃下,又喝了点水,实际上贡院自己有井水,不过一年就开放几天所以学子基本都会自己带水上。

 下午时分武小四对第二题思索良久,不是作不出来,实在是前世脑子里好诗太多,得一一增选。

 最后决定还是使用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因为从府学的藏书楼中已经得知,这个世界大陆和前世差别很大,但是依然有特别有名的几座山,而最有名的也是泰山,就在兖州地界。

 让武小四下定决心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主考官礼部侍郎张仕超就是兖州人士,这也是那孙斋的消息中透露出来的,几两银子花的还挺值。

 武小四心想,我这夸你家乡,你不得给个高分?

 提笔写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就剩下最后的策论了。

 白天还没什么,到了晚上得煮饭吃,好歹都有准备,随意弄了点吃的。

 万万没想到,这学子太多,大多在晚上解决个人卫生,武小四躺在床上,只听得四处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这号房里有便桶,又没门帘,随时还有役吏巡逻。

 到处臭气熏天,武小四都忍不住想吐了,虽然自己也一样,但是听到别人排放就真是难受。

 这样的日子还要两天,怎么过?

 武小四依然端坐在位,打算先修炼一番,沉下心来,进入忘我之境。

 而那主考官的房间内,上位正坐着一位中年人,年纪约莫四十余岁,衣着朝廷官服,乃以绫罗绸缎制成,锦绣交错。其冠带峨峨,举止雍容华贵。正是那朝廷钦差张仕超。

 已经用过晚饭,现在是例行巡检,所以说这乡试不光是考生难受,考官也不好过,但是没人敢乱来,内外都已经站满了衙役,还调遣了军中军卒前来帮忙。

 其旁边乃是灵同府学政曹传礼曹大人,头戴乌纱帽,帽翅轻摇,尽显儒雅之气。

 张侍郎正对曹传礼说道:“曹大人,本次考试可有出现纰漏?”

 曹传礼弯腰拱手答道:“张大人,本次考试秩序井然,一切按照规矩进行。考生们皆都用心,不曾出现纰漏。”

 张侍郎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毕竟这是选拔人才的大事,不能有丝毫马虎。考生们的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朝廷人才选拔。”

 曹传礼回道:“选拔人才是朝廷大事,下官一直认真对待。本次考生们经过层层选拔,都是各县的精英,目前的表现确实令人满意。”

 张仕超又问道:“那曹大人觉得本次考试的题目如何?是否能够真正检验出考生的水平?”

 这次考题是张仕超亲自出题,曹传礼都只能从旁辅助,出题后,曹传礼都不能离开贡院,所以对题目是烂熟于心。

 曹传礼又低了低身子回答道:“张大人,本次考题非常高秒,不仅考验了考生的学识,更是体现了张大人一心为民的决心,想必考生们一定受益匪浅。”

 张仕超捋了捋胡须,不是很满意曹传礼的回答,这种马屁听的多了,但是这些人又不敢说实话,本次考试的重点依然是在策论上,也是出京城前,皇帝特意嘱托的。

 各个州府都会有人去监考,只是北方这边来的都是重臣,权力较大,南方那边和往常一样只是监考,不参与阅卷和录取。

 但是每个州府的最后一个考题都是民生,因为皇帝登基后一直在努力的也是民生。

 第二天一早起来武小四练不了枪,只能将之前精心准备的策论问题回答上,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作弊,除了第一题,其他两题都算是提前准备好了的。

 第一题答的马马虎虎,自己都觉得有些勉强,只能算中规中矩吧。

 拿出草稿纸,提笔写道:

 臣闻天下之安乐,民生为本。今民生凋敝,困苦满目,此乃国家之大忧。臣以为,欲解民之倒悬,必行惠民之策。

 一策曰:崇文教,以开民智。

 二策曰:强医疗,以保民康。

 三策曰:重住房,以安民居。

 四策曰:促就业,以富民生。

 五策曰:尚商道,轻商税,减农税,以益民生。

 其具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