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尚和 作品

第88章 家人(第2页)

 “朕当然不同意,就没有这样的事情。”王启可不是门第之间,说什么文臣武将不能联姻,二者地位如何——但这两个人,一位是征北将军,一位是工部尚书,都是得力的手下,但二人结亲一方面会不可避免地招致上位的疑虑,另一方面让其他人会怎么想?

 何况……

 “这两个人不是太子的班底,更不是太孙的。”虽然太子近来和刘尚书走得近,但为的也只是一般政务(修缮通边道路),而非私人交情。至于刘应林,王启会将其安排到边疆地方,让他去戍守边地,但可能在安国公、黔国公之下。这样的安排虽然残忍,但刘应林有个身份——那便是宋王妃的堂弟。

 “宋王妃?”独孤若雪没想到那位刘将军还有这样的背景,“可当初……”

 “宋王妃本来就是军户女儿,刘应林作为这家的独苗,也从军从戎。”王启承认,刘应林骁勇善战,表现突出,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升到将军的位置。但也正因如此,他就应该在日后远离京师一点,最好别和外藩有什么联系。“朕在,尚且能压得住这些裙带,但太子、太孙日后即位,有些事情便没办法控制。”

 独孤若雪点了点头,认为王启说得在理。只是,把人家丢去西疆或者西南,是不是太偏远了?

 “无论是西疆还是西南,以后都有刘应林的发挥之处。”王启只是简单地回了一句,“无论是准格尔汗还是西南的东吁,都有可能对我朝展开攻势。”他看过来自准格尔和东吁的情报,可以说边疆形势不如朝廷想得那么乐观。无论是他们的本地势力还是外来入侵者(如泰西),都可能成为新的麻烦。

 “好了阿雪,不说这个了,你兄长就要回来了,不知道开不开心。”王启突然换了一副沉思的表情,脸上的笑容仿佛象征刚才从未谈过什么严肃的话题。

 “兄长?大哥二哥三哥还是四哥?”独孤若雪想了想,觉得大哥二哥三哥都有可能。四哥……半年前就去了津沽,主持漕运事务,应该是回不来了。

 “你的长兄独孤廷钧,今年五月就要卸职调任,朕将他调回到京城,去当通政院参议,位置不高,但通政司不会为难的。”

 王启将独孤廷钧放在通政司是有考虑的,这人在州县和按察司干了不少的年头,而通政院专管“下情上奏”,这对他的工作有一定帮助。

 可惜,独孤廷钧的身份还是不合适,没法提拔到通政副使或者按察使的位置上,有些大材小用。等以后吧,什么时候独孤若雪不在这位子上,皇帝——当然不是他,再做打算。

 “对了,今年你怀了身孕,也没能看望家人。这样吧,等十五的时候,让丈母——那位姨娘也进宫来探望探望,正好也吃顿团圆饭。至于老丈人那边,他还是得在保定府待些时日,主持些事情。”

 王启这么说,独孤若雪自然是推脱不得,但想着能见到生母也能入宫,她的心情还是放松了下来。接着,她又提出来一个问题:“阿启,问个问题,老王家真的很重视嫡庶吗?”

 这个问题,是之前独孤若雪所问的延续。毕竟,宅斗这个事情,在话本里以及某些现实中,还真的和嫡庶之分挂钩的。

 听到这个问题,王启只能默默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别人我不知道,但我自己……曾经重视过,但现在无所谓。”王启承认了自己的一项“错误”,但这种观念区分很早就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