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山东老家2(第2页)

 “给孩子的,第一次见面,拿着给孩子买点东西,也不多”

 “春生,叫大舅舅,这是大舅舅”

 “大舅舅”

 “哎,真乖”

 “春生,下来玩啊”大牛喊着幺妹怀里的孩子。

 春生很快就在幺妹怀里挣扎着,想要下来,等春生下来以后,赵山河发现幺妹小腹隆起,估计又是一个。

 “幺妹,你这是又怀了一个?”

 “是啊,大哥,春生已经两岁了,就又怀上了。”

 赵山河又掏出五块“拿着,肚子里的小家伙估计下次再见的时候,已经生下来了,拿着买点东西多补补。”

 “山海呢?”

 “山海喝醉了,还没醒呢”黄多多回答道。

 赵山河觉得也正常,老三酒量本来就不好,三叔的酒又烈。

 “奶奶,爷爷在哪?我去上柱香吧”

 上完香后,二婶又领着在老屋里转了一圈,他爹那时候就住在山海现在住的那间东厢房里,后来二叔没参军前也住了一段时间,西厢房原来三叔住,奶奶走后,三叔就搬到了正房,这几天二婶和奶奶就住这。

 聊了会天,赵山河就一个人出去溜达去了,村上这会也没什么人,都去上工去了,山东一年两茬,根本闲不下来。

 赵山河逛了一圈,发现他三叔家条件真的算好的,三个儿子的房子算是村里最好的了,其他人的房子跟三叔老房子差不多,街上玩的孩子都光着屁股呢,他那几个侄子不管大小,好歹都有衣服穿。

 逛了一阵,就逛到了三叔他们干活的地方,所有上工的人都在这里割麦子呢,春小麦已经成熟了。

 赵山河觉得农民真的苦,这么大的日头,还在田里劳作着,交了公粮后勉强能够填饱肚子,辛辛苦苦忙碌一年,最后落不了几个钱,一家子辛苦一年存的钱还没有他一个月的工资多。

 赵山河这会有点感慨,他记得网上有个网友说过一句话,建国以后,农业占全国收入的百分之七十,这时候农民被称为“农民伯伯”,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成了“农民兄弟”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最终成了“农民工”,以前的口号是勤劳能致富,确实是只要勤劳,日子就有盼头,现在呢农民就是最辛苦,可是随着化肥,农药上涨,别说致富了,就是混个温饱,农民难啊。

 赵山河这会就想着他改变不了社会,但是可以改变他三叔的生活,改革开放以后,一定要找个项目给三叔干,至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山河,真的是你,你咋到这儿来了,快回去,要是麦芒粘到身上,可痒的了不得。”三叔不知道何时过来了。

 “没事,三叔,我就出来逛逛,我离得远,不碍事的,还从来没有看过收割麦子,我看看。”赵山河两世还真的没有见过农民收割麦子,前世他家里就不错,这一世他出生就在四九城,除了上次去田里实验,还是收割机收割的。

 “你要是无聊,去前面吧,哪里有稻田,里面有泥鳅,我还得去割麦子,就不管你了。”

 “嗯,三叔您忙吧,不用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