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诸葛亮(第2页)

 因为现实中乃是秋季,已经快接近中秋时分,许多地方的树叶都已泛黄。

 无边落叶萧萧下,道是天凉好个秋。

 而幻境之中却是莺飞草长三月天,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春夏之交。

 “看来,还得在幻境中呆一段时间才行,还没找到关键点暂时也出不去。”

 梁子渊回到书院之中。

 只见里,所有的竹简以及布绢之类的书籍都摆放得整齐有序。

 梁子渊随手拿起竹简翻开《论语》,再换一卷《礼记》,再换一卷《孟子》,再换一卷《尚书》,全都是儒学的经典典籍。

 隔天,梁子渊终于见到自己的学生。

 所有的学生加一起却有三十六人。

 “大家好。”

 “先生好。”

 “今天,我们来讲论语怎么样?”

 梁子渊也不知道自己在这里的教学进度。

 所以见书院中儒学典籍最多,那么就准备讲一讲这经典中的经典,论语。

 “可是先生,孔明先生说今天会教兵法啊?”

 这时候一个长相颇有些威严,年纪应当有上十岁左右的孩子站起来说道。

 “哦?孔明先生?”梁子渊闻言是一惊。

 “对,孔明先生现在是主公军师。

 他临出发前安排好的,说从今天起教给我们兵法。”

 另外一个脸色有些红润的孩子站起来说道。

 梁子渊这时候也有些后知后觉。

 这场景应该就是诸葛亮和刘备等人刚占领蜀地。

 急需给孩子们教育,所以才把自己寻来。

 “既然孔明先生已经交代好了,那么我们从今天开始便教兵法吧。

 但是在这之前,还请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先生和大家都还没有认识。”

 梁子渊道。

 话音才刚落下,下面的孩子便踊跃地参与进来。

 也直到此时梁子渊才知晓,刚才最先站起来和最后站起来的都是关羽的孩子。

 一个叫关平一个叫关兴,其他的有张飞的孩子张苞等等,

 “那我们今天就从孙子兵法开始讲。有没有谁读过孙子兵法?”梁子渊问道。

 只是才问完,下面已经开始窃窃私语,最后众人都摇头。

 “那好,我们就从孙子兵法的计篇开始讲起。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梁子渊开始从开篇开始讲起孙子兵法。

 并且逐字逐句地解释,以盼他们能读懂。

 能吸收多一些,助他们以后打仗时,能减少损失。

 不至于像历史中那样,最后都几乎惨死。

 虽然这是一个幻境,但万千世界皆有其理。

 有其生必有其死。

 既然这幻境能生而存之,也许在梁子渊离开后,这里的故事也依旧会走下去。

 当这些蜀汉的后辈之力成长为人才后。

 那么也许蜀汉能走得更远呢?这也是梁子渊教授兵法逐字逐句的原因。

 一连在这幻境内教授学生已经半年多。

 梁子渊每天的生活便是上午教授学生兵法,下午则考校兵法的运用。

 这些学生从刚开始的只会一些套用,到后来逐渐活学活用。

 这天,正完成一天教授课业的梁子渊,在收拾整理完每个学生的成绩时,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到访。

 也正是他一直在等待的人——诸葛亮,诸葛孔明。

 “久闻,梁玖梁子渊先生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诸葛亮才刚踏进书院,见梁子渊正在收拾课业,拱手客气道。

 “在下也是久闻诸葛先生大名,却恨不得一见,不想今日却得圆此梦啊。”

 梁子渊也是客气道。

 此时的诸葛亮仍旧潇洒非凡,虽然已是中年之龄。

 整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正是一种儒雅的气息。

 仿佛一切在尽在掌中,智珠在握的感觉,正是这样使得他魅力十足。

 羽扇偶尔扇动间,也会遮挡住他的面容。

 也许这便是羽扇的作用,在某些脸色有变时侯。

 能恰如其分遮挡住,使得敌人不能通过脸色去分析心理活动。

 “不知,诸葛先生今日到访有何见教呢?”

 梁子渊把诸葛亮引到书院的石桌上后,开门见山问道。

 “其一是来看看梁玖先生,到底是何人,居然能得主公如此推崇。

 其二则是想问问先生可有在我蜀地出仕的想法。

 这其三便是顺便了解一下小家伙们的课业。”

 诸葛亮道。

 “我看孔明先生这一身风尘仆仆而来,应是从远方归来,尚未归家便来书院。

 如此一番诚意梁玖自是感激不尽,可惜出仕非我心中所愿。”

 梁子渊拒绝道。

 “诸葛先生,回来的也正好,梁玖正好有些问题想请教一番。”

 梁子渊接着道。

 “请讲。”

 “请问诸葛先生,要何时才放我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