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到农家换蜂蜜(第2页)

 父女俩就拿着准备交换的两瓶烧刀子和茶叶出发了。

 苏联真是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父女俩走了老远才看到一个村子,整个村庄差点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在白茫茫的原野上显得格外的空旷。

 房子星星点点的散落在这广袤的雪野上显得有些孤零零的,相比镇子里的热闹,村子里就显得冷冷清清的!

 只有彩色的屋顶给寒冷的冬日增加了一抹抹鲜亮的颜色。

 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木头做的木刻楞房子。

 这种房子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结实耐用,何况苏联树木多。

 村子里的房子一般都是低矮的木刻楞平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院子。

 父女俩走到最近的一家,推开虚掩着的院子门就抬脚走了进去。

 杨老汉走上前抬手就敲屋子门,屋子里立马传出一串俄语问话,杨老汉叽里咕噜的大声回了一句。

 接着就听到咚咚咚的脚步声,杨绣枝听出是脚踩在木地板上的声音。

 开门的是一位俄罗斯小姑娘,长得非常的漂亮,十六七岁的样子,真是花骨朵一样的年纪。

 小姑娘十分有礼貌,微笑着站在门旁边请父女俩进屋。

 正坐在餐桌边吃饭的一家人立马都站起身来,热情的跟父女俩打招呼。

 有老人和孩子,还有一对中年夫妻,看样子这是三代同堂的一家人。

 一家人非常和善,男主人热情的邀请父女俩上桌吃饭。

 杨绣枝是真没想到,苏联人跟咱中国人一样,会这么的热情好客。

 杨老汉连连摆手,赶紧开口跟他们说明自己的来意。

 杨绣枝也趁机观察了一下这家的餐桌。

 桌子上有肉、有面包、有火腿肠、腌菜,喝的是酒和牛奶,伙食确实真不错。

 可惜就是没有蔬菜,就连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都没在餐桌上看到。

 早就听说过俄罗斯的冬天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蔬菜的,据说冬天蔬菜比肉都贵得多,但是酒是必须得喝的。

 当然众所周知,俄罗斯人不分男女都喜欢喝酒是出了名的,大概是因为太冷的缘故吧!

 为了不耽误一家人吃饭,父女俩决定速战速决,用两斤烧刀子和一斤茶叶跟这家人换了一桶他们家自己产的蜂蜜。

 一家人把父女俩送出了院子,看父女俩走出老远这才回屋。

 这热情劲儿,也难怪老一辈人说起苏联老大哥来总是满怀感念,甚至几代人都没有忘记过他们对咱的好!所以无时无刻都想着回报。

 这处出来的感情和革命友情,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

 杨绣枝怀里抱着蜂蜜桶,父女俩拐脚又去了一趟镇子里,打算再买些吃的东西。

 在镇子里买了两个大列巴和几根火腿肠就把手里剩下的卢布全都花完了。

 父女俩第三天算是彻底消停下来了,因为他们手里既没有东西跟人换,也没有卢布可以买。

 于是父女两个人是哪里都没去,就窝在山洞里烤火、听收音机,养精蓄锐等着晚上跟大部队汇合后回国,结束这次到苏联的跨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