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春野菜(第2页)

 总之,无论怎么吃,它都能够完美的演绎出春天的味道。

 还有婆婆丁,是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饭桌上少不了的一道时令菜。

 东北人喜欢用婆婆丁蘸酱吃,把婆婆丁的嫩茎叶清洗干净后,用淡盐水浸泡二十分钟左右捞出,吃的时候蘸上刚刚炸好的鸡蛋酱,那滋味别提有多清香爽口了!

 婆婆丁吃起来虽然有些微苦,但它清热去火,润春燥。

 挖些小根蒜回来切碎了炒鸡蛋,孩子们肯定喜欢。

 再说,双胞胎兄弟两个都去上学了,就更没人跟小满这孩子玩儿了!

 这孩子一个人没个同龄的孩子玩儿,也确实怪寂寞的!

 天气好带她出去踏青散心也确实不错。

 想到这里,于是就说道:“好,今天天气不错,咱们一会儿上山就多挖一些荠菜回家,今天下午咱们包荠菜馅的饺子吃。”

 ……

 清明节过后天气渐渐变得暖和起来。

 这天早上,村里闲了一冬天的高音喇叭又响起来了,这预示着一年一度的春播工作就要开始了。

 东北的春天很短,所以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的说法。

 杨绣枝让杨老太留在家里伺候木耳,自己则顶替杨老太参加村里的春种劳动。

 春种也是很忙很累的!最先要播种的是春小麦。

 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弯腰驼背忙着春播的人们。

 在种小麦之前,首先就要犁地,用马拉着犁仗将上一年留在地里的作物茬子翻在土里埋起来,再把埋在地下的黑土翻上来。

 俗话说,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所以春耕尽量也要耕深一些。

 几个人一起负责把犁帐翻过来的垄台踩平,杨绣枝跟另外几个人紧跟在铁犁帐的后面负责撒种子。

 她们把裹着马粪的种子撒在垄台上,然后后面的人赶着一副犁帐合垄保墒。

 而这个年代种田根本就没有机器,都是出人力赶着牲畜耕田种地,这样种田的速度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很累人。

 五六个人从早到晚忙累得腰酸背痛一整天还种不了十亩地,就更加不要谈播种质量还有秋收地里庄稼的产量了。

 这个年代的农民可以说一年忙到头还吃不饱。

 而这个年代不能做小买卖,农民也没有门路到城里工厂打工,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哪里像现代的农民,全部靠机器,一年都干不到几天的农活,春播不用自己铲不用趟的,如果谁家田种得多了,秋收用收割机也就是一两天的事儿。

 春种对于杨绣枝来说,出力气倒是没什么,最让她受不了的是用手丢粪土。

 干完一天活,丢了一天的马粪,恶心的她一整天一粒米都没进肚。

 她突然觉得在乡下混日子也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二大爷帮村里搞副业,自己就不能够随便反悔。

 想到还有两年就到大革命时期了,还是的趁这两年政策宽松,先把杨家庄村里的集体经济坐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