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与静 作品

第13章 脱难得宝(第2页)

 这人战战兢兢,手中紧扣一柄灵力不差的利剑法器,一边往前飞行,一边四下观望。就在他将要飞至中央那个擎天石柱前三四丈处时,不知何处传来一声闷吼,俞寒心里一咯噔,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地下那人身临其境,早已六神无主,四下一阵扫视,两腿直打颤。

 此人停在那里,一时不知要进要退。这时俞寒突然感觉小腹那只蚕宝宝一阵异动,忙低头查看。刚一低头,猛地听到斜下方一声惊恐的惨叫声传出,马上想探头去看,紧接着一阵轰隆隆巨响,整个洞穴晃动不已。

 俞寒猝不及防,摔倒在地,就见缝隙中透出刺眼的银色光芒来。凑上去一看,只见原先洞穴边缘环绕的一圈银色光柱纷纷闪耀,合成一个光蒙蒙的罩子。当他趴过来看的时候,这光罩不知怎么已经寸寸碎裂了。接着又是一阵巨响,远处乒呤哐啷传来一连串打斗声,兵器声,怒喊声,惊恐声。

 一个沉闷的嗓音大吼道:“不好!快撤!”

 俞寒竖起耳朵凝神倾听,又听得一道道破空声响起,接着声音渐远,往一个出口涌去了,因为洞穴里的回声与外界有明显区别。随后又是一阵轰隆隆巨响,似乎岩石精铁崩飞之声,伴随着一声妖兽的怪吼,一齐远去。

 顿时一片寂静无声,显得洞穴中有些诡异。俞寒等了良久,再听不到丝毫声响,心想下面有路,不如趁此良机下去寻路而出。思索片刻,又犹豫不决,毕竟万一他刚下去,那妖兽又回来了怎么办。

 又过了半晌,仍然没有一点动静,洞穴安静的出奇。俞寒下定决心,手持飞刀,继续扩大那条裂缝。削到差不多了,挤身而过,离地不算太高,俞寒一跃而下。

 这一出石壁,蓦然磅礴激荡的一股灵压扑面而来,刚一落地,直把他冲的仰面坐倒。没想到这洞穴内灵气竟然这么汹涌,俞寒只觉神识紊乱,方才在小洞穴之内还没什么体会,不料一墙之隔差距如此悬殊。

 稳住身形,俞寒这时环顾一圈,发现洞穴一端斜向上连通着一个小口。那口子周围碎岩四散,想来是受冲撞所致。

 俞寒看看出口,望望背后那根岩柱,踌躇了两息时间,便拔腿就要往出口奔去。突然一顿,停下脚步掏出装蚕宝宝的小盒子,盒子里那只小蚕正在里面兴奋扭动,头直向着岩柱那边拱。

 俞寒凝望了一眼出口,侧耳倾听并无半分声响,把牙一咬,毅然转身打量那边岩柱。他跑了两步,站到深坑边缘,探头向下看去,红光刺目,迎面热浪冲面蒸腾,忙运寒水经周游全身。俞寒看着这距离,估算了一下,微微摇头,蓦地手一扬,一柄飞刀激射而出,向岩柱侧面击去。

 那飞刀碰上岩柱,一声金属音刺耳鸣响,刺入不过两寸。俞寒手一拉,将刀收回,面色难看,忙运功再掷飞刀一试。

 此时重新换了一个地方,飞刀扑哧一声牢牢扎了进去,俞寒喜出望外,立刻御风诀运起,腾身飞出,待到离那岩柱还有三四丈远已然力竭,身躯往下坠落。他手上一引,一道弧线划出,两脚蹬上岩柱,一个纵跃上了柱顶。

 俞寒此时面对面瞧着这他人口中的传说神花,确实性状古怪,气息惊人,当下轻轻拔出,观察了一下,没什么不妥,便收进储物袋。再看花下的位置,有一块金光灿灿的精石,一半埋在岩石里,一半露在外面,金光中隐隐现出暗红的圈纹。

 “这便是熔岩金精?看起来是不同凡响。”

 俞寒不敢耽搁时间,迅速一刀挖下,不小心碰上这块精石,只听“锵”的一声鸣响,他只觉手腕一麻,飞刀瞬间分作两半,尖头在空中几下翻转掉入了深坑。俞寒一惊,随即有激动之色浮现,只好放慢速度,从旁边慢慢挖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番挖掘,俞寒急得满头大汗,不时眼睛朝出口望一望。终于,他连岩带土挖出一大块精石,看也不看用储物袋一收,便要返回。谁知那蚕宝宝吱吱乱叫,似乎异常激动。俞寒打开盒子细看,这小蚕一个翻滚落在岩柱上。

 他正打算将其拿起,蚕宝宝却往俞寒挖出的岩石坑里一阵拱,俞寒看得惊奇,心中一动,忙继续往下深挖。

 又忙活了一阵,俞寒手突然一停,放下飞刀,两手扒拉几下,从底下掏出来一物。他把此物表面上的石土擦掉,一股浓郁至极的灵气迎面涌出,这灵气如有实质,肉眼可见,竟似无穷无尽般滚滚涌动。

 俞寒被这灵气当面撞上,大口吸入体内,直吸得浑身荡漾,飘飘欲仙,仿佛醉了氧似的。

 他晃晃脑袋,清醒过来,此时定睛一看,发现手里拿着的是一块五彩斑斓、拳头大小的奇怪石头。

 这蚕宝宝正趴在石头上摇头晃脑,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俞寒见它再没有其他异样,不假思索飞刀朝对岸射去,依样画葫芦,飞跃回来。他将石头收进储物袋,那蚕宝宝一阵抗议,俞寒把它装好放在小腹前,它才稍稍安静。

 不再有丝毫迟疑,俞寒朝出口奔去,越靠近口子,他越是提心吊胆,全神贯注地盯着出口外。直到一步踏出,外面什么也无,方才心中一松。

 俞寒粗略打量一眼,这里一地狼藉,石屑树枝散落四周,当即先随便找了个方向跑开一段路,免得撞上返回的妖兽或是其他什么人。

 奔了半炷香的功夫,眼见四下陌生,俞寒停下来细细观察,到现在也没有听到出口方向传来什么声响。

 俞寒抬头一望,身形随即一晃,攀树而上,立在参天古树梢头,放眼四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