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言 作品

第109章 通讯刊发,部长提任副书记;垃圾未扫,钱程走马賨人寨

新初刚出了门,杜泽轩就抓起电话给田行健打了过去,把最近一段时间县委宣传部的宣传重点,特别是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书记的重要指示,抽专人搭专班攻大报上头条工作,等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中组部和《农民日报》联合开办的“三个代表”在基层专栏,头版头条对我县“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

 “书记现在方便的话,新闻科的新初同志马上就把报纸给您送过去。”

 田行健对杜泽轩的工作一向是满意的,高兴地说:“泽轩同志的事,我什么时候都方便。又是新初?小伙子很不错,叫他赶快过来吧!”

 田行健接过报纸,先是扫了一眼标题,把目光停留在“‘三个代表’在基层”专栏几个的黑体加粗套红的醒目大字上,足足有一分钟时间。这真是心里想啥就来啥啊!上次市委田书记才在大会上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已有一段时间了,他最近要到各县(市、区)走走看看,大家究竟学得怎么样、悟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各县(市、区)的“一把手”嘴上虽然不说,暗地里却较着劲,都想田书记县上调研的第一站来自己的地盘上呢!

 “稿子写得不错,写出了我县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了显着成效,写出了干部情怀,写出大县担当,写出了全县精神风貌。新初的文笔也很多不错嘛!”田行健先是对新闻稿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对新初进行了口头性的表扬,又冲着吴畏问,“办公室怎么没及时把报纸送过来呢?像这种重要的稿件,今后一定要及时报我。”

 吴畏忙点头说:“今后一定注意,类似情况绝不会再次发生。”

 “部里面干起怎么样?工作上有没有什么困难?”田行健望着新初问道,这让新初感到十分的亲切、亲近,他连声回道:“王书记,部里挺好的,杜部长对我们挺好的,我没什么困难。”

 “小伙子干得不错,有想法今后可直接跟我说啊!”

 想法?我能有什么想法?我的想法就是多写点好稿子,上大报,上头版,上头条。新初回答说:“我也没什么说的,就是下来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全县的宣传工作抓好。”

 看来,田行健对新初的回答是很满意的,他说:“好!你先下去吧!好好干!”

 新初就跟着吴畏到了隔壁。吴畏就问:“你真没什么想法啊?”

 新初就笑了,说:“我的想法可多了,总不能都跟书记说吧?”

 “你有什么想法?不好跟书记说,可以跟我说说吧?”

 “我实话跟吴主任说吧,我最大的想法就是进县委办,跟领导写材料,最想的就是跟王书记写讲话。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也只是想想而已。”

 “你不要说,这事还真有一种可能!”

 吴畏就把自己要出去任职的事给新初含含糊糊在讲了,说这段时间田书记正在全县物色秘书人选呢,不过,做田书记的秘书,就用不着跟他写讲话,审一下材料把个关就可以,主要工作还在其他服务方面。

 新初说:“这个我明白,就是提包包,端杯子,开车门。”

 吴畏笑了,压低声音说:“远远不止这些,你看到的不过是表面的东西。如果今后真有那机会,我慢慢再跟你说,不过,最重要的还得靠自己去悟。”

 “那我得先谢谢吴主任了。”

 “谢我干嘛?我肯定会向书记推一把,你自己也得努把力!”

 “我怎么努力?”

 “杜部长跟书记好,要不你跟杜部长汇报一下,请他在书记面前也推一下?”

 “这些事,我怎么好向杜部长汇报?他万一不同意我走呢?”

 “县委书记要人,哪个敢不放人?从宣传部选人,杜部长求之不得呢!”

 新初并没有完全领会吴畏的话,只是呆呆地“哦”了一声。

 吴畏说:“那你先下去吧!这事,特别是我要出去的事,千万不能说出去,杜部长那里都不能说半个字来。”

 新初说:“吴主任放心,这点道理我还是明白的。”

 新初从乐滋滋地从吴畏办公室出来,这才想起把报纸给胡科平部长送去,又急匆匆地跑回办公室,把报架上那份取了下来,赶紧上楼。

 胡科平看到报纸,心情不亚于新初的兴奋与激动,说:“这么快就刊发出来了?我正说要召集有关方面的同志一起开个改稿会呢!不错不错!国家级报刊,中组部开办的专栏,这真算是一炮打响了!”

 胡科平说要开个改稿会,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是想把稿子改好,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想法,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在田行您书记那里表明,这篇报道从采访到组稿、改稿、发稿,都是在他胡科平的统筹策划和精心组织下刊发出来的,改稿会只是一种形式,在书记那里体现现出他的高度重视、全程参与,才是他真实的想法!

 新初哪里知道胡部长的这些想法,他只是觉得自己写的材料,完全没必要走那些形式上的程序,他甚至为自己的稿子并没有通过改稿会就能刊发在大报上而沾沾自喜起来,嘴里却说:“知道了,胡部长,我下次一定记得先送您审定后再寄出去!”

 胡科平看上去并不介意,语气越发和蔼可亲,说:“你把报纸放这儿吧!晚些时候正好有个会议,我给王书记送过去,请他阅示。”

 新初随口说道:“田书记已经看了,我刚把报纸给他送过。〞

 “送过去?你一个人送去的?”

 “嗯,我一个人送去的?”

 “田书记看了怎么样?问你什么没有?你怎么回答的?”

 “田书记看了很高兴,连声说好,他还问我有什么想法没有,我说没有,我……确实也没有什么想法。”

 胡科平见新初把报纸给书记先送过去了,担心这过程中节外生枝来,听新初这样一说,也没说些别的,心里虽有一丝丝不快,但又觉得不伤大雅,便说:“书记高兴就好!”

 其实,把报纸送县委书记田行健阅示,也并非胡科平的全部目的。那个周末,他带着报纸翻过賨人寨,去了通达市。在市委大院的小树林,胡科平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兼领导赵长乐。正如胡科平所料,赵长乐提着鸟笼子,一边散散步,一边遛溜鸟。

 这赵长乐也是宕渠人,从部队转业到宕渠县委办公室工作,从后勤一直干到了县委书记秘书,被时任县委书记重用到三江区做区委书记,又提任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一直干到宕渠县委副书记这个位置。当年,地委的王书记有三大:一是脑袋大,难怪整个通达地区副县级以上的干部都装在他的脑袋里,从不需要人提醒,他见面都能直呼其名;二是酒量大,整个通达地区,没有一个领导能陪得住,唯有宕渠县委的副书记赵长乐稍可应付两个时辰,在王书记那儿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是肚子大,据说王书记是全地区唯一一个腰围比裤长还长的人,这个秘密正是时任宕渠县委副书记的赵长常发现的。有一次他来宕渠开现场会,住宕渠县委招待所。全县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都通知到了,唯有小偷没有接到通知,光顾了王一书记的房间,偷走了他的衣服裤子。在县委书记的亲自指挥下,找遍了整个宕渠城的所有特大号,也没有一件裤子笼上王书记的肚子。最后,还是赵长乐找来裁缝量体裁衣为王书记定做了一套衣服裤子穿上,他方才走出房间进了县委会议室。后来,赵长乐被提拔为地委组织副部长,还给他兼了个地区老干局局长的实职,据说主要就是因为他一个是定制裤子有功,二是喝酒有量,这两件事都装在赵书记那大的脑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