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澜啊 作品

第176章 应州大捷,朱元璋豪情四溢,谁人能抵挡洪武盛世?

作为蒙古部落的卓越领袖,达延汗不容片刻犹豫,立刻起身决定:"既然他们来了,那就较量一番,看看这些明军究竟有何能耐。

 我不信,仅仅一日之间,一万人就被荡然无存,其中必有蹊跷。”

 朱元璋在皇宫内,连日催促户部与兵部全力运转,以确保前线军队的补给充足。

 同时,太子朱标掌管全国农务,使得整个朱厚照时代的明朝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民间百姓感到政府更加亲民,冤假错案得以迅速纠正,大明民众无不颂扬圣主。

 然而,这些表面的祥和背后,却是洪武皇帝朱元璋铁腕下的肃清。

 据统计,短短时间内,已有上百名官员因胡作非为或玩忽职守而丧命。

 太祖的威严不容挑衅,经过他的整顿,大明国泰民安。

 不久,前线传来的捷报抵达京城,那名士兵带着兴奋的笑容,宣布了一场大胜。

 朱厚照审视着那份战报,不以为然地将其抛在一旁:“区区万余胡虏,这点成就就沾沾自喜。”

 “你们朱厚照那个纪元下的大明,未免也太过沉溺于安宁了啊。”

 他沉声道。

 “太祖……自土木堡之耻后,我大明已七十载未尝此等胜果。”

 士兵神色紧张地回应道。

 “好了,退下吧,转告军士们,依据战功给予奖赏定会让他们满意。”

 朱厚照挥挥手,继续他的文书工作。

 这时,朱标慢悠悠地走进来。看到朱标,朱厚照露出笑容:“标儿,何事。”

 “父皇,孩儿依旧认为,您的铁腕手段过于严峻。”

 朱标直言,“近来文武官员惶恐不安,相互攻讦者甚众。”

 “有时仅因过往小嫌隙,便置人于水火之中。”

 “父皇,杀伐可有,但不可滥杀。”

 朱标的话语里带着一丝忧虑。

 朱元璋微微叹息:“确实,杀戮过多非吾所愿。”

 “然而,你看那些人,嚣张至极。”

 他回忆起孔明的警言,“庙堂之上,腐朽之人居高位;殿陛之间,禽兽般享受俸禄,狼心狗肺者充斥朝廷。”

 “若不杀,又能如何。”

 朱元璋显得颇为无奈。

 面对朱标的担忧,朱元璋笑道:“罢了,标儿,你也是仁德之君。

 此事我会考虑你的意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朱标闻言,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朱元璋深知自己的脾性,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即使天下士子如过江之鲫,也不能随意委以重任,必须选贤任能。

 “标儿,其实我也忧虑。”

 他转而道,“柏儿助我拓疆千里,大明威望日隆,但疆域扩大,治理之难何其繁复。”

 “如今虽修炼仙道,但政务亦日益繁重。”

 朱标闻言,却反而笑了:“父皇,儿臣头一次听说,竟有皇帝嫌疆土太大。

 若始皇帝闻之,怕是要与您论一番高下了。”

 “他敢?他乃千古一帝,我岂能相提并论。”

 朱元璋话语中带着自信与骄傲。

 "作为千秋伟业的开创者,我大明的土地比起秦朝更为辽阔,这是不争的事实,"朱元璋微笑着道。

 朱标对此话题并无兴趣,只简单道:"父皇,您该好好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