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鱼王 作品

第14章 叶瑾竟是一条受困于前滩的五爪金龙?(第2页)

 所以朱标的胸怀应该不会像老朱那么狭隘吧。

 叶瑾一边想着事,一边带着赵今夏就朝朱标赢了上去。

 “郭兄平时可是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来寻在下了?!”叶瑾带着赵今夏朝朱标迎了过去,拱手问道。

 朱标笑着回答道,“为兄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听家父说犬子这些日子暂住在贤弟府上,所以为兄想着今日无事,就特来寻贤弟,一是感激贤弟的照拂之情,二是上一次和贤弟一见如故,甚是想念…”

 虽然是亲父子,但是朱标和朱元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性格。

 朱标为人谦逊随和,给人一种很好相处的感觉。

 但是朱元璋则跟一个火药桶似的,一点就炸。

 不过这也是叶瑾的错觉而已。

 朱标谦逊随和是没错,但是朱元璋真的不是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而是一个永远让人摸不透想法的老银币。

 他要真的是一个火药桶,早就被陈友谅、张士诚等枭雄干翻了。。

 哪有可能灭掉无数枭雄,推翻暴元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啊。

 不过老朱在叶瑾面前确实是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

 “在下也对郭兄一见如故,所以你我兄弟二人就不说那些客气话了。”叶瑾微微一笑。

 然后指着不远处的县衙说道,“既然郭兄下午无事,要不就去县衙一叙如

 何?!”

 “为兄正有此意。”

 听着两个人的酸言酸语,赵今夏忍不住撇撇嘴。

 这些读书人说话怎么都是这幅腔调?!

 听起来怪模怪样的。

 难道就不能学着普通人好好说话吗?!

 心里一边吐槽,一边跟着俩人回到了县衙。

 因为现在还没有到酉时放衙的时间,所以叶瑾就领着朱标来到了前厅。

 朱标来找叶瑾看儿子是假,请教问题是真。

 所以刚刚进了前厅坐下,朱标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贤弟,为兄看你将上元县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似乎放在公务上的时间又不多,不瞒贤弟,为兄也是在朝中担任微末小吏一职,手下也管了一些人,但是为兄可做不到像贤弟你这般清闲,可以给为兄说说你的诀窍吗?!”

 叶瑾看了朱标一眼。

 微末小吏?!

 您也太谦虚了吧。

 不过叶瑾一时间搞不懂朱标这是来考校自己,还是真心实意的求教来了。

 所以理了理思路之后,才说道,“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无非就是制定一些合理的制度,然后带头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然后奖惩分明,升迁有序,自然就可以做到政清人和了。不过我的上元县县衙也仅仅只有百余人而已,和郭兄的大衙门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我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可不能随意借鉴。”

 他赶紧打了一针预防针。

 万一朱标瞎借鉴自己的法子用在朝廷上,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然后老朱就把一腔怒火发泄在自己的头上怎么办?!

 带着婵婵亡命天涯,做一对苦命鸳鸯吗?!

 咦?!

 也不是不可以。

 叶瑾想了想,又补充道,“但是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如果制定制度之人带头破坏制度,那么制度制定的再完善,也是一纸空文。”

 这时候,赵今夏已经给俩人端来了两杯清茶。

 朱标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之后,才叹息一声道,“贤弟说的在理啊,制定制度容易,遵守制度千难万难。”

 他瞥了叶瑾一眼,试探着问道,“所以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松一些容易让手下之人懈怠,紧一些又有可能让其心生不满。这一松一紧,其中的学问可大着呢。就比如说洪武9年空印案和洪武13年的胡惟庸案,这两大案都曾轰动一时,而且也诛杀官员勋贵无数。虽然事有起因,但也让诸多官吏心生不满,若是贤弟的话,这两个案子应当如何处置啊?!”

 叶瑾想都没想,直接开口回答道,“既然事出有因,而且自有朝廷法度所在,所以朝廷对两大案的处置并无不妥之处。”

 这可是关系到站队的问题,叶瑾可含糊不得。

 而且空印一案虽然情有可原,但是也是官员违反律法在先,老朱举起屠刀在后。

 至于胡惟庸一案。

 完全就是胡惟庸在找死。

 之所以牵连甚广。

 笑话。

 古代哪一件谋逆大案牵连不广的。

 不过朱标明显不太满意叶瑾的回答。

 只不过他的涵养比较好,并没有立即表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