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页)

 要不然的话,杨权也不会亲自下楼迎接,更不可能提前把电话打给关新昌。

 当然了,这些关节杨权肯定不会主动提及,而是关新昌在半路暗示。

 李东不懂官场,也不想涉入过深,他只想做好自己份内的本职工作。

 对于关新昌的暗示,他也只当听不懂。

 再说了,他的背后站着宋辞,而宋辞的身后又站着神秘大老板,还需要站队么?

 至于最后一位,市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航。

 市局宣传处恰好归这位张主任分管,这次他的事迹被汉东省警察网头条报道,又被省厅点名嘉奖,按理说就属于宣传处的功劳。

 这位张主任还有另一层身份,天州警校的名誉校长。

 李东直到现在还记着,毕业的时候,本该由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上台讲话。

 结果最后关头,却被换成了姜海潮,抢走了这个在市局领导面前露脸的机会。

 作为天州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他被分到了最基层的乡镇派出所,而姜海潮却被进了分局督察大队,

 张主任立场如何,还用得着谁来提点么?

 李东不挑工作,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哪怕是分到乡镇派出所,他也从来没有忘记初心,始终恪尽职守,半点不敢懈怠。

 之所以想要调回市区,倒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环境,而是他想跟张婷结婚。

 父母年纪大了,想抱孙子,也催了几次。

 再说他跟张婷相恋几年,毕业后感情稳定,工作稳定,也到了结婚的年纪。

 可张婷每次都以他工作偏远,不方便回家的理由再三推脱。

 李东想想也是,张婷的工作在市区,而他却每天都要去乡镇通勤。

 怎么结婚,婚后又怎

么生活?怎么要孩子?

 调动工作的报告打了几次,只不过每次都石沉大海,为此没少被张婷埋怨没本事。

 李东只当自己年轻识浅,资历不够,也就不再让所里的领导为难。

 接下来的半年里,他在乡镇派出所更加努力,也没少立功表现。

 尤其是两个月前的偷牛案,他一个人勇斗三名持刀匪徒,受伤住院,缝了十几针不说,还为人民群众挽回了十几万的经济损失。

 按理说本来得到嘉奖,也可以借此提出工作调动,结果事迹报了上去,最后却石沉大海!

 反倒是姜海潮,仅仅是雨夜加班,用凉水吃泡面,却被大肆宣扬!

 宣传阵地掌握在谁的手里,李东哪还能看不明白?

 也正是因此,警校期间的满腔热血,在后面的工作中逐渐消磨。

 要不是这次张婷提出分手,将他心中猛兽唤醒,要不是机缘巧合遇见宋辞,将他摸到了权利的边缘。

 如今有机会站在这里,得到几位市局领导的接见么?

 看着这位姜海潮的保护伞之一,李东笑容莫测。

 张主任,你对我李东“恩重如山”,我今天该怎么报答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