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极限的拉扯(第2页)

 如果赵桓直接训斥他们一顿,倒还好了,他们也就安心了。 

 最怕的就是这种沉默不语,让人根本摸不清楚赵桓的真正想法。 

 一点分析的痕迹都不给他们留。 

 等待死亡的过程,远比死亡那一刻更加可怕。 

 这种压抑的气氛,就能把一个心态不好的人给逼疯。 

 队伍启动,赵桓看着车架内只有他和赵佶父子二人,悬着的心总算落回肚子里。 

 车里没藏着人刺杀他就行。 

 他现在只求平安到达皇城,千万别出什么意外。 

 到了皇城以后,才算是他的天下。 

 “吾儿辛苦了,江山重担都落在你的肩上。” 

 马车内,赵佶率先开口说道:“当初金贼兵临城下,为父不得已逼你临危受命,把这一大摊子的事都压在你身上。” 

 “离开汴梁以后,为父时刻都在为吾儿忧虑,心中也是时常感到悔恨,不该给你这么大的压力。” 

 赵桓听到这话,太阳穴猛地一跳,伪装出来的热络和殷切,瞬间在脸上凝滞。 

 装都装不下去了。 

 这话什么意思? 

 啊? 

 你现在说这话几个意思? 

 当初做的时候,那可是一点情面都不给他留啊! 

 硬生生的逼着他,让人把他硬是拖到了龙椅上,按着他的头给他戴了天子皇冠,把皇位强加给他。 

 他说他不愿意,谁搭理他一句了啊? 

 当时他的三弟郓王赵楷,哭着求着想要继位,赵佶硬是不肯。 

 非要逼着哭着求着不肯继位的他继位。 

 为何如此? 

 还不是因为赵佶最宠爱赵楷,不想让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背这个黑锅。 

 说得好听,嫡长子太子继承,实际上不就是为了顶锅吗? 

 现在好不容易把最难的时候,熬过去了,你现在说你后悔了? 

 怎么?还要朕把皇位还给你吗? 

 偏心至此,赵桓心气如何能顺? 

 赵佶一看赵桓脸色变了,又连忙找补道:“不过吾儿并没有让为父失望,你做得很好,你守住了大宋江山,社稷宗庙。” 

 刚才那话,的确是试探。 

 赵桓今天场面做的很不错,之前也多次提及想要还政给他。 

 赵佶就有点相信了,但又不太相信真的会有人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下,让出皇位。 

 于是半信半疑的赵佶,就想着试探一下。 

 没想到赵桓果然是假装大度。 

 赵桓听到这话,脸上神色一缓,瞬间恢复了热切之色:“儿臣不辛苦,能为父皇分忧,也是全了儿臣的孝道。” 

 赵桓话里对自己的称呼已经从“儿”变成“儿臣”。 

 这话让赵佶听起来有些迷糊,这个“儿臣”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就是疏离,公事公办,按照祖宗规矩,朝廷礼法去走。 

 其实就是反叛的意思,提醒赵佶注意身份,当初是他非要传位,可不是自己非要抢这个皇位。 

 如今大局已定,天下没有朝令夕改的皇帝,更没有禅让半年就要复辟的太上皇。 

 皇帝,金口玉言,岂能轻易更改? 

 况乎传位之国事? 

 这种意思就是明摆着告诉赵佶,不可能还政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