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封赏李纲(第2页)

 “哎?” 

 赵佶说道:“国师有功不假,你的功劳也不可磨灭,朕不是是非不分的人。” 

 “来人,传朕旨意,李纲守城有功,钦赐玉带,金鱼,象简……” 

 赵佶直接当着赵桓的面给李纲赏赐。 

 这就相当于直接打脸赵桓了。 

 毕竟之前赵桓可是又是给李纲免职,又是呵斥他弄权专横,又是想办法给他贬谪出了京城。 

 现在赵佶这么一赏赐,就显得赵桓之前的行为是非不分,赏罚不明。 

 而他赵佶倒是一下子成了,不计前嫌,宽宏大度的英明圣君了。 

 要知道,之前可是李纲带着众人跪求太上皇赵佶禅位太子的。 

 这么一对比,在对于李纲这件事情上,赵桓和赵佶就高下立判。 

 一个打压功臣,无容人之量,一个体恤能臣,以德报怨。 

 这要是传到民间,只怕又会有一波百姓被成功洗脑。 

 其实,人心就是这样。 

 人性善忘,不论之前做过多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不是当事人,其他人都能很容易忘记。 

 然后等到这个一直不干好事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就能瞬间让一大波人称赞。 

 好人做了一件错事,会被人说伪善,会被定死在耻辱柱上。 

 而坏人只需要做一件好事,就会有人说他本性不坏,甚至还会为他之前的行为找理由。 

 这就是人性,人向来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论他人,也喜欢以圣人自居,去体谅坏人。 

 还喜欢把满身荣耀的人拉下马,以达到自我内心平衡。 

 李纲推辞不过,只能收下。 

 赵桓的脸色阴沉得都能滴出水了,孙傅悄悄看着赵桓。 

 他眼睁睁的看着赵桓嘴角“咕嘟”一下又冒出了个泡。 

 这是强行憋怒火,硬生生给憋出来的火泡。 

 赵佶看到赵桓这个神色,心里更加舒爽了。 

 本来还打算对付一下孙傅,现在赵佶也懒得继续了。 

 他很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已经到了临界点了。 

 如同赵桓不敢轻易撕破脸一样,赵佶现在同样不敢。 

 他只是取得了民心,而实权还是大部分都掌握在赵桓手中。 

 赵佶也不想给赵桓逼的直接掀桌子,鱼死网破对谁都不好。 

 所以,赵佶见好就收。 

 “行了,皇帝你继续和他们议事吧!朕就不久留了。” 

 赵佶起身正要走,他突然转身看向李纲说道:“李卿,你来送送朕!” 

 虽然不敢继续逼迫赵桓,但是这眼药,赵佶还是要继续给赵桓上。 

 他也算是了解自己这个儿子的心性,所以他就故意这么做,逼迫赵桓自己沉不住气,主动把李纲给推到他身边。 

 “臣遵旨!” 

 太上皇赵佶都开口了,李纲能拒绝吗? 

 他当然不能,他的立场就是效忠赵氏皇族。 

 赵桓是皇帝,赵佶曾经也是皇帝,如今还是太上皇呢! 

 他只要效忠的是赵家正统的皇族就行。 

 所以,李纲也没想着拒绝。 

 赵桓眼睁睁看着李纲跟着赵佶和蔡京三个人走了出去。 

 他眼睛通红,看着李纲的背影,都恨不得直接捅死他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