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许人间第一流 作品

第215章 卷二 向士家大族开炮!(第2页)

 他依然能在短时间内再扩充两万宁王军。

 所以说,他怕什么?

 说到底,他慕容顺才是这赤水源合法的统治者,大明王廷是什么?就是一群贼寇罢了。

 想着想着,慕容顺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顿时说道:“来人,通知楼宁和邱博闻,让他们两人带上所有人,去那些还没有明确表态的部落转转,不服者,杀!”

 安排完,慕容顺笑了。

 挺好,挺完美。

 那两个家伙,估计就在等自己的命令了,那就成全他们!

 而楼宁和邱博闻接到通知后,也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确实,他们真在等慕容顺的命令。

 不重新取得慕容顺的信任,这使得两人最近都有些忧心忡忡。

 若是和慕容顺离心离德,那他们如今的处境可就难了。

 很快,两人便合兵一处,向草原进军。

 而刚刚消停不久的草原,也再次混乱了起来。

 暂且不管赤水源上是怎样的混乱,河州,程咬金的军营里。

 他也终于收到了长安送回的《三方互不侵犯条约》,拿到这玩意儿的第一时间,程咬金就去信给了慕容伏允,让他派人来接走达延芒结波。

 对于放走达延芒结波,程咬金没有任何意见。

 一个能被俘虏一次的手下败将,就能俘虏第二次。

 这样的人物,还真不值得他提起多大的兴趣。

 至于李二会同意,那也是早就预料到的,说到底,程咬金还是了解李二。至少如今的李二还是在意李承乾的,这种事情,断然不会驳了李承乾的面子。

 再说了,就算李二真的反感李承乾,其实也不会反对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利益。

 真正把大明王廷看做是大唐的大明王廷的那个人,其实正是李二!

 所以不管怎么说,李二都会签下这一份条约。


 慕容伏允也不耽误,收到信息当即就派人接走了达延芒结波。

 整个过程,可能只有达延芒结波一个人有些迷糊。

 当初被活捉的时候有些迷糊,今天被接走,也有些迷糊。

 就这般,迷迷糊糊的回到了伏俟城,达延芒结波才敢确认这一切是真的。

 “让父汗失望了。”在慕容伏允的大帐中,达延芒结波低头说道。

 慕容伏允叹了口气,但还是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此作态给谁看?抬起头,本汗的儿子,当是草原上的雄鹰!岂能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做小女儿之态!”

 “父汗教训的是!”达延芒结波红着眼,梗着脖子挺直了腰板,“还望父汗允许儿臣领兵南下,儿臣定当生擒李承乾一雪前耻!”

 见达延芒结波这般,慕容伏允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过却是说道:“领兵南下就不必了,本汗已经和大明王廷还有大唐签订了《三方互不侵犯条约》短时间内,吐谷浑不动刀兵。”

 三方互不侵犯条约?

 达延芒结波有些愣神,慕容伏允也没过多解释,而是说道:“好好休养一番,你需要休养,吐谷浑也需要休养,待吐谷浑度过了这些年的灾荒,失去的,我们终究会拿回来的!”

 达延芒结波点了点头,倒是没有多言。

 在吐谷浑,没有慕容伏允的支持,他什么都做不了,哪怕他是吐谷浑的太子。

 至于李承乾提及的赤水源的事情,他没问,也没必要问,很多事情,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等达延芒结波走后,慕容伏允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知道他为什么会这般。

 ……

 长安,一连半月有余,朝堂上都不在提及榷场一事,这让士族大家欣喜不已!

 果然啊,只要他们团结起来,总是能收到奇效的。

 这是属于他们大家的胜利!

 为此,最近士族大家这边,经常饮宴不断。

 而在皇宫之中,李二得知这一切,是火冒三丈。

 不过他会和这些人置气么?

 不会的,李二的心里可是有一本账的,现在收拾不了他们,不代表一直收拾不了。

 等吧,等到机会来临之际,看谁能逃过?

 而在魏征府上,魏征正在给魏叔玉收拾东西,既然说要把魏叔玉送去,他自然不会食言。

 “郎君,真要把大郎送走么?大郎今年不过十岁,是不是太小了些?”魏征的妻子颇为不舍地说道。

 做娘的,有几个舍得自己孩子早早离开自己身边的?

 魏征看着年岁不大的魏叔玉,摇了摇头道:“吾儿可有勇气远赴千里?”

 “回阿耶的话,孩儿敢。”魏叔玉年岁不大,但语气却是格外的坚定。

 当然,他清楚,在这个家里,阿耶既然说了,那就一定会去做。

 敢于不敢其实都是徒劳,既如此,何不在阿耶面前卖个乖?

 高门大户的孩子,又有几个不是察言观色的行家?

 魏征闻言大笑道:“好!”

 一个字,却让魏叔玉喜笑颜开。

 要知道,魏征可是很少称赞他的,哪怕他做得再好,在魏征看来,都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唯独裴氏在一旁低声抽泣,见状,魏征宽慰道:“夫人不必如此,日月山是个好地方,再说了,当朝太子、公主都在那里,难道吾儿比他们更金贵不成?”

 “可……”裴氏想了半天,终究还是没有开口。

 没法说。

 “好了好了。”魏征道,“明日老夫便上朝,舍下这张老脸找陛下讨要几个人,定能护吾儿无恙。”他是真的喜欢日月山的那种氛围。

 当然,他之所以执意要将魏叔玉送到日月山,也是有深意的。

 裴氏见状,也不再多言,只是啰里啰嗦的交代着魏叔玉要注意什么,叮嘱他要时常给家里来信,儿行千里母担忧,当娘的,便是如此。

 魏征见他们母子这般,其实心里也多有不忍,思来想去,便起身离开,让他们母子单独待待,自己则去了书房。

 来到书房,魏征一边回忆着在日月山的所见所闻,一边奋笔疾书,将其记录下来。

 写完之后,又拿起来细细端详,他想从字里行间之中,找到日月山能成功的一些端倪。

 可惜,不管他如何努力的寻找,终究拨不开那遮挡在眼前的浓雾。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长明商铺中,王德全第三次收到了西北的书信。

 当然,这个第三次不包含他自家孩子送回来的。

 如今,他也知道当初那位李公子,已在吐谷浑的地盘上,自立为王,麾下精兵无数。

 这让他惊讶的同时,又忍不住的震撼!

 当真是非常人行非常事!

 也怪不得杨林和李勤俭两人近乎破家也要跑去。

 这一次,接到的书信是李承乾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亲自带着商队去西北

,有大买卖。

 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机会这个东西,稍纵即逝。

 再说了,入了春,手套的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虽然之前是赚了不少。

 但对于生意人来说,今天比昨天赚得少,那都叫亏。

 没有犹豫,安排好店铺的诸多事宜后,王德全趁着城门还没关,连夜赶回了泾阳。

 他不知道,他这番去一趟日月山,将对整个大唐带来怎样的改变。

 他更没想到,他这一行,注定被载入史册。

 世间事,往往就是这般,平地之处起惊雷!

 而那些正在莺吟燕舞的士家大族又怎会想到,李承乾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李二可能会屈服!

 那是他暂且没有更好的法子对付他们。

 但早已被接连的胜利强化了信心的李承乾,岂能屈服?

 既然你们不让我好过,那我就向整个士家大族开炮!

 你断我希望,我掘你后路!

 这就是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