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霸天 作品

第八十六章 公孙策:真乃奇书也!(第七更求订阅!)


 “世人但喜作高官,执法无难断案难。宽猛相平思吕杜,严苛尚是恶申韩。一心清正千家福,两字公平百姓安。惟有昌平旧令尹,留传案牍后人看。”

 这是《苏无名传》开篇之诗,明确指出,断案折狱,难在侦破案件,而不在执法量刑,紧接着还对清官做了描述。

 官之清,要上保国家,为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之事;下治百姓,雪人所不能雪、不易雪之冤。

 原著里面,实际上是对以往的公案进行反思,开篇点题,告诉读者这部的侧重点——

 不是还像以往那样,描写清官品质的清正廉明,而要更加表现清官在断案时的智谋与才干。

 但现在这个时期,还没有那些“以往的公案”,这个格局就相当高了,甚至有些振聋发聩。

 俊美文士正是公孙策,仅仅看了一个开头,就不禁拍案叫绝:“如此胸襟气魄,这话本,我文茂堂投了,用最好的雕版刻!”

 花费唇舌抬高价钱的伙计呆住,忍了忍还是没忍住,低声道:“公子,这位客人只是想要二十册,誊写足以……”

 公孙策皱起眉头,看向林小乙:“怎的,你家公子对自己的创作没有信心?不对啊,能写出这般话语之人,又岂是畏畏缩缩之人?”

 林小乙也皱起眉头,这位明明是称赞,怎的说话这般不中听呢,但也确实是好意,只能解释道:“我家公子专心科举,无意俗事,此番仅仅是兴之所至,才让小的前来看一看……”

 这话不仅是谈价的不二策略,意思是我并不着急,你们价格高我就不印了,传出去还会赢得美誉。

 公孙策也被堵了堵,总不能让对方科举分心,专注出书,只能嘀咕了一句:“我也是来应试的,不还是查案破案,两不耽误?”

 说罢,自信地扬起了头,又对着林小乙道:“也罢,你将书稿给我看一看,到时候给你们用最好的!”

 林小乙是穷苦人家出身,哪怕狄进并不是很在意那些小的进账出账,但他还是本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将书稿递了过去:“价钱方面……”

 “好说好说!”

 公孙策哈哈一笑:“算你一個本钱便是,探案的话本还是首次见得,何况令公子这般气魄,不该沾染这等铜臭啊!”

 伙计在旁边欲言又止,终究不太敢插话,赶忙退到后堂,对着掌柜连续使眼色。

 掌柜只能亲自出马,迎了过来。

 林小乙将这一切尽收眼底,顿时有了底气,对方的东家都背叛了,这价格自然能往死里压。

 不过他也没有太过分,总要给人留一些利润,省得最后偷工减料,误了公子的大事。

 这边还在磨,那边已经投入进苏无名的探案传奇中。

 开篇明义后,书中就讲了狄仁杰的弟子苏无名,被后宫的太监勾结前朝官员,图谋不轨,陷害忠良,惨遭贬官,成了一位知县。

 请访问最新地址

 第一件案子,就是当地的偷奸害夫案。

 很经典的案子,但这个凶手可比潘金莲厉害多了,不仅害死了亲夫,还扮成居家守节的模样,骗过了婆婆,实则在卧室里挖了一条暗道,与奸夫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