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霸天 作品

第一百章 公孙策:我都急死了,你怎的还能稳坐钓鱼台?(第一更)(第2页)

 关键的一条查证路线,暂时陷入死胡同。

 狄进却目光微动。

 刚刚从狄湘灵的视角中,锦娘正是背叛胡娘子,让刘从义带着人将她堵在死者屋外的婢女,如果不是狄湘灵在,正好拿走了房契,那么对方已经把契书搜出来了。

 如此快的背叛,不像是仓促为之,倒是早有预谋。

 这样看的话,刘从德的嫌疑变小了,他也很可能是被幕后凶手利用之人……

 “其他人的口供呢?”

 请访问最新地址

 记下这点,狄进摆出聆听之色,十分专注。

 这绝非敷衍。

 开封府衙是官方查案,狄湘灵是私下查案,后者可以无所顾忌,比如房契说拿来就拿来,换成府衙就不行,真要将房契当成罪证收入府衙,刘氏得闹成什么样……

 但这不代表官方查案就毫无作用了,因为狄湘灵不能大模大样地出现在证人面前询问,真要问话,还得看官方的笔录。

 果不其然,吕安道将一份份笔录取出:“如今接受问询的,有死者的大兄刘从德、二兄刘从义、正妻秦氏、子刘永年、女九小娘子,不过九小娘子似是受了刺激,无法言语……”

 公孙策在旁边补充了起来:“刘从广自从纳妾之后,就对子女极其苛刻,儿子动辄呵斥打骂,女儿本该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也没有请女教习来家中,九小娘子无法通过书写,写下她到底看到了什么,让她指认,也说不上话来,只是不停哭泣……”

 这个年代可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大族女子向来都是读书的,彼此间还能互通书信,拜访名师教习,比如李清照就曾当过不少闺中女子的教习。

 所以现在刘从广没让女儿读书,不是时代风气,而是对子女不好,吕安也道:“根据刘从德、刘从义和仆婢的口供,刘从广确实有宠妾灭妻的行径,见秦氏病重,就等她病逝后,扶正小妾胡氏。”

 公孙策又补充道:“秦氏病重十分蹊跷,极有可能是被下了毒!”

 吕安道皱眉:“公孙郎君,这就有些无端揣测了……”

 公孙策冷笑:“怎是无端揣测?秦氏年岁不大,我向下人打听过,她往年又无病症,胡氏被纳入府中没多久,这位原配就病倒了,然后越来越重,现在小妾就等着妻死上位,这还没有嫌疑?”

 吕安道闻言郑重起来:“胡氏入府没多久,秦氏就病倒?此事是何人所言……我们府衙怎不知道?”

 公孙策有些得意地道:“刘府的下人待在府上久了的,不敢说真话,新入府的下人,又不清楚当年之事,确实难以问出,但查案就是要分

辨真伪,你们那些衙役问话太粗糙了,怎能获得关键的线索?”

 吕安道强忍住没翻白眼,正色道:“公孙郎君既然问出这等重要的线索,接下来还望及时告知!”

 公孙策自觉之前提出好的建议,却被赶出刑房,如今算是小小的还以一击,笑着拱手道:“一定!一定!”

 且不说这两位的小小交锋,狄进已经拿起案卷,一页页仔细翻看起来。

 将刘氏族人和府上仆婢的言语印入脑海,逐个筛选,提炼出关键信息,再与狄湘灵那边探得的消息比对。

 片刻后,他开口道:“刘从德要续弦?”

 吕安道翻了翻口供,颔首道:“他妻子病逝了已经……三个月,确有续弦的打算。”

 狄进道:“刘府之中有大肆操办的准备么?”

 吕安道想了想,摇头道:“没有听下人提及过。”

 狄进道:“那需要查一查,续弦的是哪户人家,彩礼多少,三书六礼到了哪一步。”

 吕安道记下。

 狄进又道:“刘从义嗜赌?”

 吕安道点头:“是……他极好赌,常常流连赌坊。”

 狄进道:“那必然是在京师赌坊欠债的,欠债多了,谁去还债?他在赌坊里有没有相熟之人,会不会在平日里的言语中,暴露出什么意向?”

 “这……”

 吕安道依旧答不上来,背后已经有汗了,只能道:“我们去查!”

 他本以为线索遗漏只是少许,如公孙策这种富家公子,在下人身上砸钱,才能问出几个衙门不知道的情况,可没想到狄进三言两语之间,发现更多需要调查的线索。

 狄进道:“至于秦氏的病重和九小娘子的哑疾……”

 吕安道总算有了底气;“陈大府已经去御医院问药,希望尽快治好九小娘子的哑疾,让她能开口说话,说不定就可指认真凶!”

 狄进拱手:“学生静候佳音!”

 吕安道吁了一口气,被狄进亲自送了出去,公孙策却不走,仔细打量过来:“仕林,你很有把握么?”

 狄进道:“就目前而言,还不知凶手是谁,谈何把握?”

 公孙策不禁愈发奇怪:“既如此,我都急死了,你怎的反倒半点不急?”

 狄进笑笑:“急有用么?既然没用,我只能劝自己,我知道你很急,但请先别急。”

 “我知道你很急,但请先别急……”

 公孙策低语重复了一遍:“此言听上去直白,却颇有机锋,大妙!大妙!以后我劝说那些急躁无能的查案者时,也要加上这么一句话!”

 狄进:“……”

 话到你嘴里,怎的讽刺意味就拉满了呢?

 当然玩笑之后,公孙策也正色道:“仕林,此案非同小可,如今国子监已有议论,说伱不务正业,欲以话本传奇卖弄才能,结果自食恶果,卷入了太后子侄的遇害者中!简直可恨,你于家中一心苦读,连文会诗会都不参与,到了他们嘴里,却变得如此不堪!”

 说到最后,他愈发愤怒,狄进倒不在意,文人相轻,自古如此,何况这个年代娱乐缺乏,八卦在一定范围内其实更具备传播热度,只是有些奇怪:“刘从广的案子传得这般广了么?国子监这么快就知晓了?”

 “这就不知了,按理开封府衙封锁消息,寻常人根本不知……”公孙策目光凝重起来:“莫非是故意污你文名?不行!我一定要为你澄清!”

 狄进正色道:“明远,你若要帮我,就先暂时置身事外,忽略那边的说三道四!”

 如果没有狄湘灵的话,公孙策确实是破案的好帮手,但他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其实是很容易遭人算计的,狄进也不太希望他过于深入此案中。

 况且国子监那边,绝不仅限于查案。

 专门打击他这个刚刚冒出些名声的并州士子,显然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可如果是太后刘娥与群臣的又一次争斗,那某些舆论风潮,就很有必要了。

 如今在国子监中煽风点火的,有可能是偏向太后阵营的官员之子,也可能直接是皇城司的安排,许多士子本就有些不满他这位河东士子,再被有心之人利用放大……

 因此就现阶段而言,去国子监逆转风评显然不是理智之举,唯有速速解决案子,才是最好的回应。

 “那我便再去查访线索,你等我的好消息便是!”

 公孙策闻言拱了拱手,风风火火地走了出去,而离开院门,又转身看向那道立于阶上目送自己的身影,又高声道:“有你和包黑子这样能够比个高下的对手,才是人生一大快事,狄仕林,你可千万别栽在这个跟头上啊!”

 请访问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