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霸天 作品

第两百零一章 三位神探对案件的剖析(第2页)

 公孙策之前同样不说,其实也是怕这位动怒,失了冷静,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殿试呢,此刻见他镇定自若,松了口气道:“伱不受影响就好,这贼子当真下作,不过能想到此法的,必然也是受过文教之辈,辽人坐拥燕云,那里也有许多汉人,饱读诗书,谍细有可能出自汉人大族……”

 包拯道:“也可能是故意误导。”

 “是啊!”

 公孙策皱起眉头:“藏在阴沟里的老鼠就是难办,难怪这些辽人谍探会利用无忧洞,我看他们都是一丘之貉,藏身的能耐学得十成十!”

 包拯道:“还要从净土寺的杀人案中查起,死者身上的线索是最多的。”

 狄进和公孙策都点头,然后期待地看着他,寺内案子可是这位负责查下去的。

 包拯道:“尸体处理的很干净,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线索,田仵作查验了四次,至今连死因都无法确定,不过他最后一次寻到我,认真地告诉我,他目前最能肯定的一件事是,死者从遇害到被发现,应该过去了三个时辰左右。”

 公孙策奇道:“三个时辰?为何如此准确?”

 包拯道:“他家传有一种辨明‘血坠’的法子,通过尸体‘血坠’的不同特点,可以判断死亡的时辰。”

 狄进有些诧异:“那很了不得啊!”

 府衙那个摆烂的仵作田缺,以前别说反复验尸了,能态度认真地验一次就很不错了,但自从经历了鲁方的案子后,也有了改变,居然还有家传绝学。

 事实上,血坠听起来陌生,换一种说法就人尽皆知了,尸斑。

 按照后世的术语,尸斑是指在尸体上会出现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的斑块,斑块连接呈片,位于尸体低下未受压处。

 什么叫“低下未受压处”?如一具仰卧的尸体,低下的部位就是肩、背、腰、臀、腿的后侧,但由于后背高低不平,有受压和未受压的部位,一般臀部和肩胛部的凸起会和地面接触,这些部位就是受压部位,而尸斑则会出现在不受压的背、腰和腿后侧。

 人体死亡后,血液不再流动,血液就会因为自身的重力作用,坠积到身体低下的部位,如果外面再不受压,导致血管闭合,那坠积的血液就会透过皮肤,呈现出有色的斑痕。

 从这方面来看,古人的血坠,倒是个颇为准确的形容。

 而根据田缺祖辈父辈的观察,死亡半个时辰,血坠就开始逐渐出现,三个时辰融合成片,六个时辰内几乎全部形成,同样在六个时辰之内,按压血坠,血坠会褪色,如果在这段期间,尸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原来形成的血坠就会消失,在别的地方形成新的血坠。

 直到死后十二个时辰,即一天后,血坠才会彻底固定下来,压了不褪色,翻动尸体,也不会有所改变。

 田缺正是根据这种法子,判断净土寺死亡的迎客僧照静,在尸体被发现后应该有三个时辰,因为那正是血坠融合成片的时刻。

 公孙策觉得长见识了,狄进更是颇为欣慰:“验证之后,可以将血坠验尸之法,记入《洗冤集录》里!”

 包拯点点头:“我相信田仵作的判断,那么死者于三个时辰之前被杀,尸体僵硬的时间仕林已经告知,需要半个时辰到一个半时辰左右形成,如果凶手要确保尸体形成那种特定姿势,应该会等待一个半时辰。”

 公孙策目光凌厉:“三个时辰前杀人,在现场一个半时辰后离去……凶手好大的胆子,那可是光天化日,不是夜间,就不怕来往的僧

人发现?”

 包拯道:“所以我询问过寺中僧人,死者照静是他们的大师兄,平日里别的迎客僧都归其管辖,他们那一日清晨也被死者以各种方式调离出去,所以凶手不必担心有人拜访。”

 公孙策道:“那就是熟人作案!”

 狄进微微点头:“照静极有可能是金刚会或乞儿帮的一员,荣婆婆会泄露重大秘密,就是他用特制檀香施展的手段,套出了秘密,凶手如果也是这两个帮派的,和照静自然熟悉。”

 包拯道:“可为何要杀人灭口呢?”

 这似乎是一句废话,但狄进和公孙策目光微动,却也露出思索之色。

 如果因为荣婆婆被狄进拿入开封府衙,迟早泄露出净土寺的秘密,那么直接带着照静离开便是,即便后面狄湘灵带人追上来,也只能扑一个空。

 为何一定要杀人呢?

 公孙策猜测:“难道说有问题的不止是照静一人,净土寺还有别的秘密,而那种秘密,是带不走的,所以凶手干脆杀人灭口?”

 狄进摇头:“死了人,又有挑战信留下,我们肯定会盯着净土寺搜查,岂非多此一举?”

 公孙策想了想又道:“会不会照静不愿意走?觉得你根本查不到他身上,凶手一怒之下,才将之杀害?”

 包拯道:“这是激情杀人,不该留下挑战信。”

 激情杀人几个字,让狄进想到了并州阳曲的县尉潘承炬,那位是包拯和公孙策在庐州书院的同窗,就对这两位的破案经历印象深刻,还提出过激情杀人和预谋杀人的划分,查案的精神可嘉,可惜有点糊涂。

 公孙策则皱起眉头:“那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原来,凶手不忿自己的失败,目的就是挑战仕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知情者杀死,留下挑战书?”

 狄进此时已经隐隐明白:“不!‘金刚会’是一个严密的谍探势力,这种残忍杀害自己人,只为了给敌人制造麻烦的行为,会令组织的成员离心离德,与凶手缜密的形象大为不符……”

 “我倒是有了一个猜测,照静之死,既然距离发现有足足三个时辰,那或许凶手杀人时的初衷,并不是用来给我设下的挑战,凶手将他摆放成那样的姿势,又等待尸体僵硬,是另有一番目的……”

 “但在发现了家姐带着护卫入寺查看后,凶手意识到原本的目的无法达成,不得已间,临时改变了布置!”

 “‘狄三元敬启’!”公孙策抚掌,目光大亮:“有道理!这封信件是凶手原本准备在殿试结束后,仕林考中三元魁首,再寄过来的,却为了造成一切尽在掌控的假象,提前放在了尸体手掌下面,我们一时间倒被此人给震住了!”

 包拯点了点头:“这个推测更符合目前的线索,但如果真是如此的话……”

 三人对视,异口同声地道:“起初尸体手掌下面,压的会是什么?又是给谁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