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秋收小麦(第2页)

 为了更好的进行伤病救护,村里的医馆建设完毕后,王武还专门找黄英多番指导,要人又要物品,愣是在青杠山也建起了医馆来。

 李麓也是第一次来青杠山,看着与大岭坡相差无几,甚至在风光上更胜一筹的青杠山,她更是感觉一种惊叹在心。

 仓库是建在青杠山半山腰,从山底到山顶一条大道环绕其中,正好经过仓库。

 到下午夕阳正红时,第一批脱粒麦子已经晾晒在仓库旁的晒场,不仅如此,王武从战场拉来的粮食也正好到了这里。

 早在这里等着的自行车师傅们见状,依据自行车的荷载重量,自主把粮食放在车后座。

 一个身材比较健硕的师傅装好了粮食,在原地和另外几个师傅闲聊着。

 “哎我说,先生是真行哎,自家粮食还没收完,咱的活儿就来了。”

 “听说了吗,这是先生从仁王和升王手中缴获的,咱们四千兵力,愣是把对面十来万大兵打得落花流水。”

 “谁没听说啊,那每次练了车,我都去堰河桥听宣讲,什么消息我都没落下。”


 “对啊,我们都去听呢,想想咱们现在,过得可真好啊,有吃有穿有住的不说,有活干孩子有学上,没事儿还能听听宣讲打发时间。”

 “那是当然,先生就是真神,我家都在给先生侍奉长生牌了。你们还听说了没,咱们听宣讲不要钱,要是其他人听宣讲啊,现在可得花钱了。”

 “花钱?”

 其中一人不解道。

 “对啊,先生把宣讲的内容在印刷厂排版后,做成叫什么报纸,在咱们村,大岭坡青杠山以外,那可是二两银子一份呢。”

 “二两银子?这么贵呢?”

 “那咱们可赚了,先生以后不会也收咱们钱吧?”其中一人听到如此天价,面露惊讶。

 “你说的叫什么话,先生说了,这些钱,都是要挣各地藩王的,咱们啊,免费。”

 众人听到此,这才放下心来。

 看起来,这新闻收费,他们还是不大适应。

 自行车师傅装好货物后,第一梯队按响了铃铛,于是,车队就按照靠右行驶的秩序,整齐行驶在通往河源村的大道上。

 在天黑前,自行车载着粮食,还能赶到河源村。

 朝州,李庄拿下蛮州后,特地赶回宫殿进行短暂休整,这段时间,他忽然关心起赵寒这边的局势来。

 他手里拿着一份河源村发行的报纸,看完后,露出勃勃兴致,说道:

 “想不到这赵寒还有点东西,我那三个皇弟和王锋这么多兵力,竟在他手上屡屡受挫,实在是有趣啊,哈哈哈。”

 李庄大笑时,身边一臣子难得见他兴致盎然的样子,也上前说道:

 “皇上,怎么会突然这么高兴?”

 “他们能被赵寒打到这样,说明他们根本不堪一击,等北方局势定下来,他们不管谁赢,迟早要败在我的手下,一统天下对我来说,那是迟早的事儿。”

 “皇上说得是,接下来只需再取一州,北方局势便就此定下了,到时候天下诸侯,无不对皇上俯首称臣,皇上英明。”

 这臣子捧人实在是有一套,在李庄面前却屡屡受挫,今天算是拍得恰到好处,于是又说了一通好话。

 “你说赵寒这一纸消息现在要作价售卖?”李庄高兴过后,突然问道。

 “回皇上,出了扬州便是二两一张纸,到咱们朝州,加上路费成本,已经到了五两银子一张了,咱们朝中著臣皆有购买,所以……”

 这臣子一番吐槽,大有批判赵寒乱发财的意思,而李庄听来,表现却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