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传令

 楚卫进来之后,皇帝让王公公出去了。

 至于两人在里面到底说了什么,王公公并不清楚。

 只知道从这天起,整个皇宫与京城的防卫比以前更强了。

 ……

 第二天早朝,杨首辅率先说出内阁给出的方案。

 上官庸听了之后不辨喜怒,冷静的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

 杨首辅见他这样,心里一咯噔。

 皇帝,这回又要发怒了。

 果然,等奏折呈上去后,上官庸扫了几眼,直接将东西甩开。

 “内阁现在的日子过的愈发的轻松了,瞧瞧你们写的都是什么?让朕先不要管灾民,早点勘查淮州的情况再做打算?”

 上官庸一下子起身,将下面的大臣骂的狗血淋头。

 “朕的百姓因为水灾被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淮州知州还不知道对方到底怎么回事,你们现在就让朕再去查看情况,是觉得死的人不够多吗?”

 “所有难民涌入京城之后,你们的脑袋还要不要了?朕的安危谁能来顾及?”上官庸喘着粗气,将自己不满全部都宣泄出来。

 一群臣子纷纷跪在地上。

 其实当某个地方发生不清楚的灾情时,让人及时探查是正确的,因为只有知道对应的

 情况之后,才能决定户部出多少钱去救灾,兵部是否要派武将去镇压。

 只是以往的规律解救不了现在的淮州水灾,以及皇帝的怒火。

 毕竟皇帝从昏迷醒来后,一直心里有火,对这样的工作效率自然是看不下去。

 当然,他也是故意的。

 杨首辅这个老东西,霸占首辅的位置太长时间了,别以为他不知道淮州知州李永安与他是什么关系,明明都是他的门生。

 即便两人现在很少联系,难道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会消失吗?

 不,淮州的情况这个老东西绝对知道,只是他没有选择说出来。

 要么当地的情况实在是太为险峻,要么就是其中牵扯的人太多,连他这个首辅都不能保住能够全身而退。

 所以他才会给出这样一份说不上多好,谈不上多差的奏折。

 可这样的局面,根本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传朕的命令,即日起,京城守卫增加,户部立刻运送一批物资去淮州,兵部派兵一路护送。除此之外,传淮州知州来京城见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除此之外,朕还要知道,淮州的情况到底如何?派楚知柏为钦差,有一切做主的权利,若有人

 胆敢闹事,即刻杖杀!”

 皇帝一声令下,彻底打消了某些人的小心思。

 楚知柏乃是寒门状元,平日里刚正不阿,有不少人在他手里吃了亏。

 现在他去赈.灾,其中肯定没有别人的活路了。

 杨首辅听到之后,并不吃惊陛下的决定。

 据他所知,昨天夜里已经有人先去淮州探查情况了,若是遇到县衙还有余粮的,直接开仓放粮。

 加上给安州知州、同州等地官员的圣旨,尽力接济难民。

 想必皇帝也害怕难民流窜太多到京城内吧?

 ……

 朝堂中的事情,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宗正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