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朕之子房当为卿(第2页)

 朱允炆这时冷冷地插话道:“既然你研制出了先进的武器,为何不上交朝廷?说,你是不是包藏祸心!”

 苏谨本不想理他,但为了打消朱元璋的顾虑只好继续解释:

 “回陛下,您昨日也看到了,此武器还有不少欠缺之处,依旧有不少隐患,

 若是贸然上缴朝廷,一旦发生走火事故,臣将如何自处?”

 以上,皆是苏谨的肺腑...瞎话。

 不过听到老朱耳朵里,却句句是肺腑之言,他点了点头:

 “你也算不容易,不过朕还是要问清楚,你建这么多新的厂房意欲何为?”

 苏谨忽然哎哟一声趴在地上:“陛下,昨夜臣没有休息好,腰痛忽然发作,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心里噗嗤一乐,清楚这惫懒小子是顺杆往上爬呢。

 不过他没在意:“起来吧,来人,赐座。”

 苏谨嘿嘿一笑:“谢陛下隆恩。”

 他也不客气,在朱允炆的怒视中坦然坐在了椅子上,继续说道:

 “陛下,敢问朝廷赈灾一般如何行事?”

 朱元璋想了想:“拨放赈灾款,开粥棚。”

 苏谨笑道:“如此一来,就能解决百姓的问题了吗?”

 朱允炆在一边很想说能,但他心里也清楚,每次赈灾之事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慢慢熬过去。

 不等朱元璋回答,苏谨笑道:“开设新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朱元璋一愣。

 “是”,苏谨理了理思路,轻声说道:

 “以往朝廷赈灾之方,且不说中间有没有中饱私囊、借机贪墨赈灾款的事情,臣就当这每一粒粮食真的发到了灾民手里,可又能济的何事?”

 朱元璋早已忘了他是在审苏谨的贪墨案,闻言低头思量许久后,默默点头:

 “那你这以工代赈又有何出奇之处?”

 苏谨见老朱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节奏’,笑眯眯地答道:

 “微臣开办大量的工厂的同时,就代表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一旦发生灾祸,就可以为这些灾民提供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到了那个时候,不仅能解决灾民的饥荒问题,消除暴乱的隐患,同时还能为咱们大明创造出更多的利益,陛下您说此策如何?”

 朱元璋盘算许久,眼前豁然一亮:“此策当可向全国推行!”

 不过想了想又有些疑惑:“你这工厂现在能解决多少人口?”

 苏谨自信的伸出五个指头。

 “五千人?也算不错了”,朱元璋微微有些失望。

 “不”,苏谨嘴角噙着一丝微笑:“是五万人!”

 “什么!”

 朱元璋霍然起身,几步走到苏谨身边:“君前无戏言!”

 苏谨赶紧站起来:“臣,不敢欺瞒陛下!”

 朱元璋大喜过望。

 以往一旦受灾,灾民就会疯狂向京城涌去。

 而以京城的能力,也很难快速解决几十万灾民的口粮。

 可如今仅仅一个凤阳县就能解决五万人口的灾民,倘若此策通行全国呢?

 那以后再有灾荒,是不是就有了一个稳妥的应对之策?

 想到此处,老朱欣喜的一把拉起苏谨的双手,死死握住:“卿真乃朕之子房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