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老朱的疑虑(第2页)

 “并下旨令福州、建宁、邵武几府,自查境内匪事。”

 “告诉他们,要是再让咱知道他们府内土匪闹事,休怪咱不客气!”

 老朱想了想,“还有,下旨告诉苏谨,他的慎海卫可以在这几府内协助剿匪,嗯,就这样吧。”

 “阿爷!”

 朱允炆一听就急眼了。

 这苏谨擅权的事还没说呢,咋又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利?

 “阿爷,不可啊,苏谨不过是个文官,怎么能节制地方军事呢?”

 “这样下去,岂不是重演前唐节度使之患?阿爷三思啊!”

 朱元璋一听就不乐意了,咋,咱看起来像是李隆基那昏君吗?

 他沉下脸:“炆儿,凡事要以军国大事为重,将你那小心思收一收。”

 这话已经说的很重了,朱允炆闻言果然脸色变得惨白:“阿爷,孙儿知错了。”

 朱允熥在一边努力憋着笑,脸色憋得有些通红。

 老朱看着一红一白两张脸,忽然有点心烦。

 他摆了摆手:“你俩下去吧,咱乏了,想歇歇了。”

 “是,阿爷。”

 临出门之际,老朱忽然对朱允熥说道:“熥儿,最近苏谨那边事情多,你少写信给他添乱。”

 朱允熥一愣,旋即心情失落的低下头:“孙儿晓得了。”

 俩人走后,朱元璋脸色阴晴不定。

 关于皇储的人选,到现在他也没有定下来。

 朱允炆自小被他重视,也作为皇储的人选,一直带在身边用心培养。

 本来朱标走后,他是毫无争议的人选。

 可自从凤阳一行,老朱却对他有些失望。

 本以为当时只是心情不好,可随着时间越长,这种情绪却越来越重。

 建国之初,朱元璋发动那么多大案,愣是憋着气,一直隐忍,任由胡惟庸专权,不就是为了收回相权吗?

 后来忌惮武勋,生怕炆儿压制不住,还想动一动蓝玉。

 要不是苏谨劝下蓝玉交出兵权,并且辞官养老,此刻蓝玉已是一具死尸了。

 这一切的一切,老朱所有的动作都说明一个意思——官,无论文武,皆是可用不可信。

 可朱允炆呢?

 老朱现在甚至有些后悔,让那些大儒从小教导朱允炆。

 要不是这样,朱允炆怎么会越来越亲近文官?

 反倒是朱允熥,及时和武勋划清了关系,认清了自己的位置。

 到现在锦衣卫回报情报,那群武勋还在家里骂朱允熥是白眼狼呢。

 而最令老朱欣慰的是,随着时日渐长,朱允熥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开始显现。

 虽然暂时还比不上朱允炆,但进步却十分明显。

 老朱相信,假以时日,朱允熥必能成大器。

 而且他既不亲近文官,也不亲近武勋,处理政务之时也能保证头脑清晰,一碗水端平。

 唯一令老朱忧虑的是,熥儿和苏谨的关系实在走的太近了。

 听说还拜了把子?

 自己孙女婿和孙子拜把子的事,让老朱哭笑不得。

 但这不是他最疑虑的。

 他疑虑的是,若是熥儿上位,苏谨的权力得膨胀到什么程度?

 甚至,自己辛辛苦苦废掉的宰相制,会不会重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