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程烟雨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五章封王之议问皇帝


 安小山在北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一次他没有让全国人失望,他一战灭国,抓了拓跋宏伟和皇后。顺势还杀死了第二个皇帝拓跋宏业。

 从战果上来看,安小山这一战,擒一个皇帝,杀一个皇帝。可以说取得了亘古未有的巨大胜利,而且整个北面草原全都并入了大乾的疆土。

 这一下战报传回来的时候,立即举国欢庆。虽然军队还在草原追亡逐北,但是国内已经开始了大肆的庆祝。

 这是大乾立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巨大胜利。一下子刺激了整个国民的自信心。

 此时无论文臣们怎么瞧不起安小山或者抹黑他,都已经没有用了,南北两次战争彻底奠定了安小山战神之名。

 无论安小山在私德上或者出身上有什么瑕疵,都无法掩盖他那烁烁生辉的功绩。

 虽然此次北伐把老百姓的压力很大,不过终究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一切都能说得过去。

 安小山两战,让大乾的国土增加一倍。吏部忙着筛选官吏,首先奔赴北峦的七个城。

 满天下都很高新,可是左相却很担心。安小山着一仗打了快半年了。而且还没有结束的架势。

 一方面国内压力很大,需要他尽快结束战斗。二来,封赏该怎么办?现在陛下闭关,主持事物的皇后有孕在身,不宜过度操劳。

 实际上整个国家都在他的操控下运作。可是他却一点也没有大权独揽的风光。

 首先这个封赏是个大问题,安小山手握重兵,而且是灭国的得胜的骄兵悍将。

 这就是一个手持利刃的狂徒,一旦安抚不好就是麻烦。

 左相腹诽着陛下这个疯狂的决定,给安小山如此大的权利,竟然没有任何控制手段。

 按照道理灭国之战可以封候,可是安小山现在已经是紫苏侯了,那就只能封公。

 但是封个什么公?其他人大概封个什么爵位,这些都要找陛下决断,这可是国家大事啊。

 外边打着一场灭国之战。皇帝却在炼丹不闻窗外之事。历史上,从未见过如此,荒唐之事。

 这一刻左相心中甚至在想,当时如果是衡王造反成功,也许现在……

 也许就没有北伐了,也没有安小山什么事儿。虽然不这么离谱,但是也可能没有这灭国之功。

 我想有的没的,响了一圈,跟吏部尚书王元吉商量了一番,有跟六部的其他几位尚书琢磨了一下。最后出了一个封赏的方案,直接递给了皇后。

 皇后看了方案没有任何疑问,只有一点,那就是安小山,为何不能直接封王?

 皇后问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按着功绩给安小山封个王,的确是够了。

 “回皇后。将来若是,安江卷在,灭了难消。可就封无可封了,总要给他留个念想不是。”

 左相给了一个似乎说的过去的理由。

 “左向老城谋国,但是下官认为,可以风王,毕竟国家百战,雄师尚在。助我为将军,磨刀立马破南萧也许用不到安侯爷了。”

 王元吉这时候开口说话了。

 王元吉考虑的比谁想的都清楚,他现在已经投靠安小山了,只有安小山的权势越大,他才能越安全,他这一档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快。

 现在给安小山封王,那么他这一档就彻底有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且安小山蜂王最不会引起陛下的注意。

 因为他是个太监,本身就不存在造反的先天条件,一个太监造反为了谁呢?连子孙后代都没有。

 所以他需要安小山封王。左相深沉的看了一眼王元吉。都是千年的狐狸王元吉在想什么他很清楚。

 这也正是他不想让安小山封王的根本所在。安小山南征北战已经把触角伸进了军方。此时在有王元吉这帮文官跟他摇旗呐喊,绝非国家之福,退一万步讲也绝非他本人之福。

 “封王之事太过重大,老臣认为还是请示陛下吧。”左相来了太极推手。

 他认为只要皇帝现在不糊涂,就不可能给安小山封王。毕竟南箫还在。很有可能需要安小山再次南征。

 而且他也愿意积极促成陛下这样想,只要把蜂王这件事拖延下来。那就是个遥遥无期的事情。

 “的确取得如此巨大辉煌的胜利,怎么能不给陛下道喜,怎么也要去太庙祭天吧。”王元吉也十分笃定地说道。

 两个人这样谈话,皇后却已经十分忐忑了。因为她腹中的胎儿根本就不是皇帝的,皇帝一旦出官将真相大白,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可是封王之意是他提出来的,此时一时之间她倒是无法反口了,心中无比后悔着自己,为何要节外生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