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我儿为何从贼(第2页)

 “我二叔韩端彦,官至右赞善大夫。”

 “三叔韩良彦,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四叔韩纯彦,官至徽猷阁直学士。”

 “五叔,韩粹彦,官至龙图阁学士。”

 “六叔,韩嘉彦,娶神宗女齐国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瀛海军承宣使。”

 “我母亲,你外祖母,名相吕夷简之孙,枢密使吕公弼之

女,平章军国重事,太师、申国公吕公着之侄。”

 王韩氏说着已是泪流满面,声音哽咽。

 “所以,所以我儿,你为何从了贼?”

 “孩儿···”

 王烨磕头跪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曾经说刘锜家中人口多,不适合做这种杀头的事,自己家里人又如何少了?!

 王韩氏擦了眼泪,“你做事总是有你的道理的,如今你易名在梁山,你父一脉本就单薄,你叔父又没留个一儿半女的,倒也无碍,剩下的都是远亲,基本也连累不到。你外祖父不过去世三载,倒也不用担心,韩氏门生故吏不少,只要你不大张旗鼓的报王烨的名字,当今官家就是知道了你的事,也不会去找韩氏麻烦。”

 之子莫若母,看儿子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想岔了,这孩子打小就善良,而且容易想太多,总是莫名其妙的把一些责任揽在身上。

 这是完全想岔了,有这么好的家世,为何还要费力去做贼?

 对于儿子,王韩氏从来都是担心他吃不好,穿不暖,吃了亏,上了当。

 连累别人,却也没那么打紧,毕竟大宋朝也不流行诛九族。

 “只要安心读书,你又是个读书种子,就是相公也做得;就是不喜欢读书,习武也是有天分的,何必去做贼,那都是刀口舔血的强人,怎么就跟他们厮混在一起了?”

 当山贼太苦也太危险了啊,王韩氏忍不住又落下泪来。

 “阿娘容禀。”王烨跪地上一直就没起来。

 “我儿且说。”王韩氏擦了眼泪,你就是随便编个理由骗娘,娘也开心,娘只有你一个了,只心疼你受苦···

 “孩儿做了个梦,这梦做的甚是让人惶恐~”

 顿了顿,王烨继续说道,“三年后白山黑水间会崛起一国,国号名金,然后战五年后灭辽,又六年灭宋!”

 也许随便找个理由也能说过去,但是对母亲,王烨想说所有谎话中最真的那一个。

 王韩氏顾不得哭了,惊愕的看着自己长高了许多的儿子。

 “黄河以北沦落异族铁蹄之下,百姓被分为奴户,日子过得不比五胡乱华的时候稍好。东京城被兵临城下,两个皇帝,数千宗师贵女被俘虏至北方,这些女人的遭遇,阿娘也当能猜到才是,简直就是华夏千年未见之耻辱。”

 “孩儿游历天下一年,眼见吏治**,乱象渐显,当家官家又不好伺候,所以不得不上山落了草,还请母亲谅解。”

 王韩氏一时也是无言,对自己的儿子,自然是信的,哪怕说的再天方夜谭,王韩氏也信。

 “可怜了我的儿,这条路恐怕极辛苦,你且起来,这事以后不要与人说,明白吗!”

 “孩儿省的,只是心中压着难受,说与母亲听。”王烨挠了挠头。

 王韩氏笑了笑,在儿子心中,自己还是可以依靠的长辈,就很好。

 “自把你媳妇送到梁山,家中就在陆续处理土地、转让铺子、清退家仆,今日歇一晚,明日就随你上梁山。”

 “阿娘明见万里,高瞻远瞩。”

 “小马屁精。”

 “孩儿说的绝对是真心实意~”

 ··· ···

 十一月二十七日,相州王氏搬家,那么大的动作自然没有瞒人的意思,没说去哪,只说王家小官人在别处有了基业,搬母亲去享福,倒也是让相州各方理解了王家最近转让土地、门面的做法。

 家宅倒是没有卖,王家宅院被这一群远方叔伯惦记许久了,也就是王烨有了信才消停点,不过他们既然想要,给他们就是了。

 王家母子人虽走的利落,但到底是累世名门,大小马车箱笼不少,随行的管家、管事、仆役、家将很多,所以这队伍也甚是庞大。

 好在离梁山也不多四百里路程,一路无事,免不了晓行夜宿,倒也不过十余日就走到了梁山脚下。

 “恭迎寨主回山!”

 “见过老夫人!”

 王韩氏微微皱眉,自己儿子倒是打了好大一片家业,不过我老了吗?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