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 作品

第152章 这不是粟,是高粱


 王烨在检查了抡才大典准备工作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例行工作,大略就是巡查各处:兵营、工坊、船坞、锻冶厂、养马场等等。

 这部分建筑大多在济州岛北边,相对集中,对王烨来说倒是也不费事。

 实际上王烨的检查和后世领导检查工作不能说完全不相干,也算的上基本没什么关系。

 后世巡查主要是为了找麻烦,王烨现在巡查主要其实是为了表彰。

 从工作态度上来讲,现在的梁山各处职员是真的认真的让王烨有些不好意思的,一个后世摸鱼摸习惯的打工仔,面对这种一点不偷懒的打工人,真的是稍稍有些羞愧的。

 王烨在养马场看到人家切的青草,都有些吃惊,又细又碎,而且大小还差不多,强迫症看着都会很舒服。

 王烨不是强迫症,但是大概也能明白,这一是因为古人或许野蛮,但确实淳朴,最起码没王烨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二来也是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官本位思想,能给公家干活,自然是份好差遣,多少也算是吏了,可不是更得好好干嘛,最起码没变成滑吏之前,这工作是做的让人很放心的。

 就是放眼整个大宋,在这个即将有些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大家还没学会那么多的套路,还处于勤劳肯干,然后凭诚信、质量、手艺、口碑吃饭的阶段。

 所以王烨与其说是巡查,倒不如说是表彰,到这夸一下这个弓做的好,到那夸一下那匹马养的肥···

 哦,是有崽了啊,那也干的挺好的~

 反正王烨是把自己的人设立的很好,一个平易近人而且懂行的大领导,极大的激励了各处梁山产业从业人员的士气。

 笑多了,脸会僵,公众场合去多了,就想自己一个人静静,或者说想试试微服私访。

 一袭白色凉衫,衣袖飘飘之间,装束简单,却尽显人物风流;

 随行的那个就差些了,穿的叫襕衫,“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这就是当今宋朝最流行的读书人装扮了,还拿了一把折扇,一看就是意气风发读书郎。

 只是里外至少两层,在九月初的天气,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了。

 “子安兄,不热吗?”

 行走于济州岛乡间小路的正是王烨与许贯忠~

 “心静自然凉。”许贯忠没好气回道,知道热还问,会不会聊天,而且一路舟车劳顿的,是多犯病才同意跟你出来“微服私访”。

 “语出白居易诗,不过这话确是有些唯心论了,心再静,该流汗还是要流汗的啊。”

 “少爷这显摆学问的毛病哪来的?”还称呼少爷,啧啧。

 “这不是身份地位不一样了吗,咱现在得装下真读书人人设,不然过两天那么些的人参加考试,就是有些不学的,大部分也真的都是读书人来着。”

 “读书人也不一定服气更有学问的,少爷没听过文人相轻吗,还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是以利驱之即可。”

 两人也算是相识于微末,然后时过境迁之后,相处的还是那么,扯淡~

 和很多人以为的王烨和许贯忠两人会聊多么高端的话题不同,俩人总体还是属于闲聊,说话也还是那个样儿,该损损,该嫌弃还是嫌弃的。

 王烨很喜欢,那句话。

 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

 所以跟许贯忠的相处王烨也极为愉快,聊得范围很广,有八卦,有小道消息,偶尔也有些正事,十句里面大概一两句把,比如抡才大典,大部分时候,实际是看到什么就聊什么。

 比如看到眼前农田,王烨:“想在齐鲁大地,秋收之后,大地一块块的枯黄,虽然不好看,但是那就是人间最美的风景,哪像这里,一块黄一块绿的,跟狗啃的似的。”

 王烨指着这一片收割的一块块的农田,嫌弃道。

 神特么比喻,许贯忠摇摇头,就这还读书人呢?

 “济州岛上气候说不上四季如春,但是冬天不算冷,夏天也不算热,种的粟也是不太挑天时的,我看这庄稼长势挺好,等收了,虽然不够济州岛百姓吃的,但是多少也缓解了咱们的粮食采买压力,作为一寨之主,你搁着嫌弃难看合适吗?”许贯忠说道。

 收割的一块块的,是因为上山的百姓时间不对,大多是六七月份到的,所以耕种的时候有前有后,好在大体都有些收成,也算是济州岛百姓的运气。

 当然是不是和【济州岛】的融合是不是有关系,就不好说了。

 “小米不好吃,和南瓜一起熬个粥还好,但是长期吃谁也遭不住啊~”

 “呵,有的吃就不错了,还嫌弃这个?还有南瓜是什么瓜?”

 王烨:“子安兄这就是强词夺理了,要是活下来就算,我们何必累死累活的跑着抢人家地盘?”

 完全没接南瓜的话茬,不会是郑和那时节才带回来吧?算了,我不说,也没人知道。

 “这倒也是,不过有小米也不错

了,范文正公昔年划粥读书的典故,应该就是小米粥,这个放凉了也就成块了,可以当干粮啃。”

 “咦,那多难吃~”

 许贯忠也是无奈,“话说少爷你家境虽然也算不错,但是又能吃些什么?怎么什么吃食在您这,都显得差了三分的样子?”

 “子安兄不知,就吃这一条,我可是吃过不少,像酱鸭,烧鸡,肘子,火腿,子安兄别走啊,我还没说完呢···”

 王烨表示,在吃这方面,自己确实是见识过不少的~

 “快到午时了,腹中有些饥饿,不适合谈论这些,不如聊聊这一亩田能收多少粮食吧。”

 王烨点头,确实有些饿了,“应该有一石二斗小米吧。”

 “怎么算出来的?”许贯忠也会算筹,但是这个点兵术估算粮食产量的本事还是没有的,这属于领域高端技巧。

 “之前在元镇的报告上看过。”王烨实话实说。

 “哼。”许贯忠拂袖,不太想说话。

 “子安兄这是何意?刚收割的一亩,能收多少小米,地里这些应该也差不多才是~”王烨说道,有些不明白许贯忠怎么又生气了。

 “那倒未必,一样水土养百样人,这块地没准能收两石小米呢。”

 “那偏差也不会那么大,一石三斗最多。”王烨没有退让的想法,你这两石明显就是主观臆测,不科学的。

 两人争得热闹,连有人来到身边都没有注意到,或许也是注意到了,但是没有在意,有狼骑在周围暗中警戒,无妨的。

 毕竟这是济州岛,只是要注意安全,又不是有被害妄想症。

 来人是个老头,腰有点弯,但腿脚还利索,插口说道,“那是高粱,不是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