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静极思动(第2页)

 王烨起身,看向茫茫大海,济州岛最好的就是中间一个汉拿山,随便哪处山坡立个亭子,便能看到不错的景色。

 只是如今王烨眼中的景色,不仅是海景山色,更是山下的袅袅炊烟。

 尤其那一群捉迷藏的小孩,嬉笑打闹的,看着就喜庆,王烨上辈子也这么玩过,这辈子倒是从小读书,没在这麦秸垛里藏过~

 人间烟火,这便是世间胜景了!

 “我一直都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当然我心中最开始想要的并没有那么多。或者说如今我们有了现在这般局面,对我来说也已经颇为知足。”

 “只是人心总是会变,有些事情说的久了,自然也就忍不住会往这方面去想,天天夸我雄心壮志,就是不想也不成了。”

 “而我这么一个人,一旦起了心思,那可就不是说说而以的。”

 王烨忍不住笑了笑,想起了曾经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时候,想着的大中国地图,继续说道:“大宋过的富裕,但实际上并能不强,这其中许多原因,自然不是轻易说的清楚的,只是咱们兄弟闲聊,便随意说说~”

 李俊笑着附和,倒是没有说话,这个时候听着就好。

 “当年大宋太祖,一玉斧在蜀地划下条线,说大宋江山到此而止,一般开国君主定下的疆土,后世皇帝很少能再扩大多少。”

 “私下里说,太祖当年应该也是有考量的,大宋实际上是只保留了华夏大地最富饶的地方。”

 “河北、中原、关中、蜀地,加上江南、荆湖、两广~只这么些地方的话,自然统治起来更加容易些,而且只这些精华之地,也能养活比盛唐更多的百姓。”

 “最近在跟我老师讲唐史,老师便说过,唐朝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实际是负担。每年要往安西都护府送粮食,而且派兵进驻,这些都是亏本的买卖。”

 “之所以能维持统治西域,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关中之地当初也肥沃,勉强能供养的住。”

 “如今关中土地贫瘠了许多,所以长安便不合适再做国都,只能选择汴梁这么个八面漏风的地方做都城。”

 “大宋就是把那些占着亏本的地方都选择了不要,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当然没有燕云十六州,这个大门便没关住。”

 “为什么大宋对西夏这般仇视,不仅因为西夏是反叛,功利点讲,更重要的是,西夏占据了兴灵之地,不仅断绝了同西域的交流,也让大宋失去了预留的养马地。”

 “所以大宋一直没有像样的骑兵,于是无论是面对辽国亦或者是西夏,正面战场打未必吃亏。可没有骑兵你也懂,很难取得大战果的。”

 “朝廷文书上说去年大宋去年西军对西夏,一年大小接触战46次,胜38次。且不说西军这军报有多少水分,总归是胜多负少的。但西军斩获不多,斩获不到千人,而据刘琦所说,败的其中两次便损失了整整三个指挥。”

 “有记录的征讨西夏,一旦败仗都是大损失,前后百年,战死的人怕不是有百万人了,结果一个西夏还没打下来,要知道西夏应该也就是三百万人吧。”

 “如今,皇帝打西夏,西军打西夏,怕是打习惯了,只可惜了当年范文正公的多番筹谋~”

 “··· ···”

 王烨絮絮叨叨的说的很多,李俊是个心思通透的,不说王烨说的对不对,只说这般点评大宋太祖,以天下为棋盘的点评,其中很多事情,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换个说法,可以理解成王烨在给李俊画一个很高级的饼。

 如果王烨只是想做个高丽半岛土皇帝,压根不需要扯那么多,而如果想真的做大做强,自然要让人看到自己的雄心壮志的。

 “寨主,还是把心思放在这天下,南洋就只适合做个粮仓补充罢了。”李俊道。

 既然志在天下,那自然不能偏安于南洋。

 “嗯,所以要拿下琉球,然后吕宋,其他地方暂时不要了,只这两处,还需要辛苦李兄。”

 一句话说的轻描淡写,李俊心中却是已经掀起惊涛骇浪。

 琉球、吕宋岛~

 “喏!”李俊拱手躬身。

 心中便是再有万语千言,终归是要看行动的,所以李俊没有多说。

 “八月初一,是个不错的日子,到时候李兄便挂帅出发吧~”王烨道。

 “嗯~”李俊拱手。

 ··· ···

 还要再等一个月,自然是因为要等人。

 等公孙胜、晁盖、刘唐、吴用、金大坚、萧让、白胜,以及童猛。

 童威留在了南洋主持大局,如今王烨又把长山的童猛调

了过来。

 对李俊,王烨给予了相当的信任与支持,为了弥补高端战力的不足,一直留在王烨身边的孙安也配给了李俊。

 当然除了猛将,也有军队,王烨把左军第三团调了回来,都指挥使王寅,一个满编的全副武装的四千人团,再加上两千的预备役,以及海军第二团的本身的四千多海军。

 拿下琉球应该问题不大。

 所以王烨也没有太过的大动干戈,真郑重其事的弄个誓师仪式,也挺尴尬的,而且,王烨在济州岛呆久了,也打算出去一趟。

 去河北看看~

 武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