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站与坐(第2页)

 现在走了,岳飞觉得自己像是个逃兵。

 “都可以,只是武艺还是要好好练的。”王烨道。

 武艺的作用,很多时候不是为了真的能用上,而是

在战争真的到那种程度的时候,武艺就是最后保命的手段。

 “嗯~”

 ··· ···

 参加了遇难将士的葬礼,抚慰了冷宁家眷,王烨便回了济州岛安东都护府官署。

 腊月二十八,是王烨回来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年前的最后一次会议,参会的人不多,有:

 宗泽——安东都护府长史兼安东都护府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政务);

 赵鼎——安东都护府参知政事兼开城知州(副管政务,宗泽之副);

 万俟卨——门下侍郎,政令起草,佐齐王;

 吕颐浩——户部尚书;

 蒋敬——户部侍郎兼济州岛知州;

 韩浩——吏部侍郎;

 吕好问——礼部侍郎;

 蒋兴祖——兵部侍郎;

 裴宣——刑部侍郎;

 汤隆——工部侍郎;

 算上做书记的圣手书生萧让,也不过十二人罢了。

 只是这会议,便不是那么轻松了。

 “诸位坐便是,咱们梁山椅子又不金贵,若是觉得硬木椅子不舒服,回头咱们再加上软垫?”王烨道。

 这会议的开场便有问题,王烨没到,他们不坐还能理解,王烨坐了,还都站着,这就有问题了。

 蒋敬、汤隆便顺势坐下了,万俟卨眼珠子动了动,还是站着了,王烨是个大气的,同僚不好得罪。

 宗泽也是头疼,回头看了眼坐下的俩人,蒋敬又站起来了。

 汤隆就不一样了,自顾安坐。

 吕好问当先拱手道:“复齐王,今日不同于往日,我等如今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倒是不到坐椅子的时候。”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把人家宰相的椅子给抽了,然后大宋就形成了百多年站着议事的习惯,如今这个习惯,吕好问想把它延续到安东都护府。

 作为礼部尚书,如今主要抓的是教育,但是这礼仪方面,也是要管管的吧。

 “如此,我便也站着吧,如此也显得我个子高些~”王烨也是起身。

 用魔法打败魔法!

 我一个来自八百年后的别头,还治不了你们这群别头了?

 大殿内赵鼎、吕颐浩、吕好问、韩浩、蒋兴祖几人面面相觑,都是饱学之士,心中却是不由闪过一个念头。

 此人智足以拒谏。

 不对,这是形容商纣王的,哪里能用在王烨身上?

 史记原文: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又是一阵闹腾,到底是王烨头铁,吕好问牵头的正礼仪计划,胎死腹中。

 正常来讲,应该是宗泽开始进行年终汇报的,汇报一下一年的成果,做个总结,感谢同僚们一年的辛苦,然后展望下未来,这才是正经议事的流程。

 只是这已经腊月二十八了,各处节礼都发下去了,各处知州也都述职之后休沐了,这就不合适长篇大论的做年终总结了。

 本来王烨也是打算今天,做个接见和慰问感谢,然后就各回各家的。

 只是,许是被王烨这甩手掌柜当的害怕了,这场会议似乎没有这么容易过去~

 另一个姓吕的开口了,吕颐浩起身道:“主君一路奔波辛苦,只是有一事,倒是要先跟主君说个明白的。”

 “吕丈请讲。”王烨道。

 “济州岛多有不便,臣请迁都护府于杨州或开京,其因有四···”

 “一者济州岛偏安于一岛,来往皆依海运,主君万千干系于一身,须防万一,自古行船三分险···”

 “二者梁山如今以高丽半岛,辽东半岛为基业,济州岛离辽东太远,往来需半月,不便政令传达~”

 “三者高丽族裔归正者日众,府衙迁于高丽原都,可安高丽人心···”

 “四者主君既然胸怀天下,岂能自缚于一隅···”

 有理有据,除了胸怀天下,有点点人的意思,其他的讲事实摆道理,甚至受到王烨的影响,还有具体的数据。

 比如各处船只往来出问题的比例,济州岛到辽东的时间周期,高丽百姓占比,民意调查等等~

 就是那种,你听了之后就觉得,这么有道理的事情,我为啥之前没做呢?

 于是,王烨点头:“可以~”

 打起精神来,看看今天还都有什么事,一块来吧~